当前位置:

严守底线开辟发展新“航线”——浏阳市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做法

来源:自然资源通讯 作者:黎春秋 编辑:王娉娉 2018-12-05 09:21:0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浏阳市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主动出实招、求突破,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取得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开辟了助推浏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线”。

2018年1~3季度,浏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8.7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2%、17.5%、12.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7%、17.4%,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坚持“严守底线”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务求试出制度

浏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吃透政策精神,把建章立制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浏阳改革样本。试点以来,全市先后出台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17项制度,推动改革试点制度化、规范化,制度成果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提供了借鉴和支撑。

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合理调整宅基地使用面积标准,通过“择位竞价”和“有偿使用”等机制,扩大宅基地流转范围,农民“户有所居”的住房用地保障机制基本形成;科学制定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城乡合作建房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出盘活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浏阳路径”。

张坊镇田溪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将43户自有闲置农房集中,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乡村民宿和农家乐,并以“农城微旅”为平台,通过手机APP网上订房的方式,广泛吸引外地游客,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收益按照“农城微旅”20%、西溪旅游公司10%、农户65%、乡村管理员5%的比例进行分配,不仅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还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对外销售,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

着力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项制度,以村为单位分用途制定了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建设了集体建设用地网上交易平台,严格规范入市交易行为,完善监管机制,有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以浏阳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主体,创新实施“建设权证”管理办法,对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台账式管理、计划性管控、统筹性使用”,有效解决了前期资金投入问题,盘活了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实现了农村土地利用高效化、价值最大化。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有效保障了永安镇家具制造产业集中区、湖南新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长沙高升博大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的用地需求。

全力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出台了《浏阳市土地征收试点目录(试行)》,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项目用地类型,结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达到缩小征地范围、缩减征地规模的试点要求,创新实施“三榜公示”制度,通过“联合会审、三榜公示、集中签约”的方式,实现了补偿安置和奖励公开公平公正,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在蒙华铁路浏阳段征地拆迁中,通过推行“三榜公示”制度,实行民主协商机制,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仅一个月就完成征地4836.4亩、拆迁房屋624栋,没有群体性、越级上访和负面舆情等影响稳定的情况发生。

坚持“深化增量”与“全面覆盖”相促进,务求试出成效

浏阳市着力增加试点含金量,扩大改革覆盖面,推动“三块地”改革的“全面覆盖、深度融合”。

突出全区域谋划。坚持规划引领,把村级规划编制提升到助推乡村振兴的高度来谋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分批启动全市322个村庄建设规划的修编提升工作,加快推进251个(城市规划区和园区规划区除外)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逐步构建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村级规划,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全市农村土地利用定好盘子、理清路子。目前规划整理新的集中连片宅基地412处,有效引导农民科学选址建房、节约集约用地,也为城乡合作建房提供资源支撑。

突出全要素统筹。一是通过推进“五大行动”让改革红利更彰显。大力开展“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行动,积极盘活低效、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今年以来,全市拆除“多宅”1.13万宗、面积2599亩;通过增减挂钩总计盘活建设用地指标1.96万亩,可复垦水田2418亩,旱土13094亩,按当期耕地指标指导价预计可为浏阳市节约资金18亿元;全市累计完成入市46宗、面积1145亩,总价款1.3亿元;完成指标调整待入市交易234宗、面积2110亩,预计成交总价款2.11亿元。二是结合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大力推进农房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目前全市完成宅基地确权26.44万宗,确权率达88%,解决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1.1万余宗。结合人民银行主持推动的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畅通宅基地抵押权处置渠道,提升农房财产价值,抵押贷款总量从改革前的2.9万宗、17亿元,增至目前的4.07万宗、46.51亿元。三是结合农业部门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民主决策,明确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入分配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配比例,通过入市村集体获得收益1280万元,为实现乡村振兴开拓了新路径。

突出全时序管控。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加强“事前控”,强化征地前听证行为,前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民主协商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加强“事中疏”,全面推行“三榜公示”制度,调整提升区片综合地价,新一轮征地补偿标准平均上调28.62%;提供安置房源和指标回购多种安置选择,全市1485户、7455人选择指标回购,领取回购资金12.44亿元;健全城镇职工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多元保障机制,疏导解决了补偿安置中的矛盾纠纷。加强“事后管”,积极探索解决征地拆迁政策落实、资金监管等“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安全及时“点对点”拨付征地拆迁补偿资金11.2亿元,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问题导向”与“总结提升”相结合,务求试出经验

按照部省领导同志实地调研督察后的反馈意见,浏阳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和责任落实,把握三项试点内在联系,持续深化改革试点。

一是力促破题。首先,破试点改革自身之题,省自然资源厅已支持浏阳市在增减挂钩项目立项中可突破规模、批次限制,全力保证符合增减挂钩条件的项目全面实施。同时已同意在项目立项、验收程序上由浏阳市直报省自然资源厅,对零星宅基地复垦可不编制设计方案。省林业局同意对浏阳市改革入市项目所需林地指标应保尽保、林地手续即到即办。其次,通过试点改革破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之题,永安镇家具制造产业集中区项目,以农民土地作价入股和“建设权证”调整入市模式,盘活闲置土地354亩,将“小、散、乱”家庭作坊式家具企业集中运营,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农民收益,为乡村振兴破了题,给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减少了征地拆迁的矛盾,减轻了政府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压力。

二是打造示范。坚持示范引领,点上突破,以点带面促改革。结合全域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采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等举措,精心打造梅田湖村等21个美丽乡村、华山屋场等45个幸福屋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永安镇美栗谷入市项目,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既当“股东”又当“员工”,实现了脱贫。另外,洞阳镇九龙悦健城综合性文旅项目、大瑶镇南阳村金色摇篮幼儿园入市项目、关口街道土地征收长兴安置区等项目,为改革探索了有益经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注重提炼。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从市委改革办、市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抽调专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改革调研和重大课题研究,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做好改革经验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加大经验成果、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浏阳市“三块地”改革多次在全省、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在《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日报》等主要媒体上宣传推介。今年5月,浏阳市获得国务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的奖励。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正处于最后收官阶段,浏阳市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创新举措,大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改革的样本更丰富、亮点更突出、成效更显著,为浏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的制度供给。

(作者系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 黎春秋)

来源:自然资源通讯

作者:黎春秋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