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车娜:以人民为中心探寻国土空间治理之道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刘郁蕾 2019-11-14 09:20:12
时刻新闻
—分享—

连日来,“治理”再次成为高频词,备受热议。刚刚落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命题进行了深度全面的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又强调,要“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继“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后的又一个战略目标。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迎接这场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为迈向“中国之治”更高境界蓄积力量,国土空间治理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求索,接受现代化的大考。

从首个全国性国土开发与保护规划——《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炉,到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可谓“初长成”,迈出了走向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然而,要将顶层设计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还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探寻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之道。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这是对规划建设的要求,更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当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国土空间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国土空间支撑各行各业,是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不论是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是生态环境问题,都与国土空间的过度开发与粗放利用不无关系。之所以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寻求破解国土空间现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持续增长的空间需求之间突出矛盾的治理之道,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进而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与均衡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可以说,国土空间治理,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一块重要基石。

夯实这一基石,自然资源部门责无旁贷。告别“九龙治水”,由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已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构建“五级三类四体系”的空间规划体系、实行“多规合一”,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也已在中央层面尘埃落定。但是,能否既层层落实国家意志,又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地域特色?能否编制出让城乡更美好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否将三条控制线划好管好用好?能否提升国土空间对于重大战略实施的支撑功能?能否提升国土空间对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功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这极大地考验着治理本领。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放眼世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理之道。但于中国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不变的初心。秉承这一发展思想,抓牢“三个最严格”(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深入探寻国土空间治理之道,方能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实基础。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刘郁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