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色引擎”燃动粤苏沪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孙安然 冯建奎 顾云娟 刘祎芸 编辑:刘艳芳 2020-06-11 09:11:3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积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指导各地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广东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机遇,推动生产要素转身向海,培育千亿元级海洋产业集群;江苏率先将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延伸至非沿海城市,颁布实施全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上海制定海洋“十三五”规划,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海洋经济开发开放领域。

——编者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当天,广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同步“晒”出2019年海洋经济成绩单。

数据显示,2019年,三地海洋生产总值均有所增长,海洋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推动下,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地区经济跃升的新引擎。

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海洋生产总值是反映地区海洋经济活动的总量指标。据悉,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蓝色引擎”作用持续发挥。

广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元,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海洋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10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

作为海洋大省,江苏正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8073.4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上海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46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372亿元,占全市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经济总量持续平稳增长。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与以往强调海洋经济增长、增速相比,此次数据显示,三地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内容,更加突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着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广东而言,2019 年,海洋现代服务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持续增强,深海网箱养殖与远洋渔业成为海洋渔业新的增长点,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2019年,江苏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等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6%、23.3%、17.1%和13.7%。同期,江苏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163.5亿元,比上年增长7.6%。

“上海市逐步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新动能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上海市海洋局相关负责人说。

地方特色优势不断增强

海洋经济由点及面、全面开花的过程中,各地的蓝色优势也得以不断显现。不难看出,广东、江苏、上海三地在发展海洋经济中都主动融入了地方特色,积极发挥地方优势。

广东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海洋成为推进“双区一带”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链跨区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湾+带”联动优势逐渐显现。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 GDP 总和约为 11.6 万亿元。

“江苏渔业资源丰富,我们积极落实捕捞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修复,通过调整沿海水产养殖结构,不断扩大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江苏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主任钱林峰表示,2019年,3个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实现4113.3亿元,7个沿江设区市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势明显。

在上海,临港逐步成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资源集聚、研发孵化和成果转化等效果明显。同时,长兴岛作为国家重要的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基地,自主研发制造了深远海(极地)科学考察船、深海钻井平台等高技术海工装备。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孙安然 冯建奎 顾云娟 刘祎芸

编辑:刘艳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