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盘锦辽河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3月都会陆续迎来大批迁徙北归的候鸟,它们在此栖息觅食、继续北飞;有些会留下来筑巢繁衍。年复一年,这些迁徙的鸟儿们,也见证着湿地生态环境的大变化。
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滨海湿地环境,吸引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和300多种鸟类栖息繁衍。每年从3月开始,保护区逐渐迎来候鸟迁徙高峰。这段时间,也是摄影师张明最忙的时候,一年里有100多天,他和爱人就蹲守在这里拍摄。从2007年开始,15年里,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280多种鸟类。
摄影师 张明:整个保护区都保护起来了,来的(鸟)都早了。黑嘴鸥这时候每年是刚来,现在都开始陆续进场了,进繁殖地了。
每年,在保护区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百万只,包括丹顶鹤、白鹤、灰鹤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70多种。和摄影师张明一样,密切关注着今年候鸟迁徙的还有在保护区工作了33年的李玉祥。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 李玉祥:像黑嘴鸥这种濒危鸟类,经过近30多年的保护,繁殖种群的数量将近10500只,基本上增加了接近十倍。
鸟儿不仅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盘锦拥有滨海湿地392平方公里,处于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的交汇处,也是全球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湿地天然植被大面积损毁,近岸海水受到污染,斑海豹、黑嘴鸥等珍稀物种栖息、觅食的面积在不断减少。
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李成健:原来这一片都是养殖池塘,总共有1202个。每一小格是一个池塘,面积从100亩到80亩不等。养殖户把池塘建立起来之后海水已经进不来了,由于饵料和药物的投放,影响了整个生态环境。我们动用16个综合部门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恢复,把自然海岸线增加了17.6公里,自然生态得到了恢复,实现了人退鸟进。
598户养殖业户全部退出,2000多个养殖设施被拆除,三年时间,盘锦完成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如今,湿地长出了碱蓬草,生物物种逐渐增加,目前,自然保护区也在持续进行淡水疏浚工程,贯通生物洄游通道。
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好转,盘锦湿地鸟类名录由原来的269种增加到现在的302种,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和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翁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