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碰撞出智慧火花,当数据壁垒在统一底图前瞬间碎裂,湖南自然资源管理正经历一场敢为人先的变革。轻点鼠标,山川林草、城乡田野尽在眼前,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分布、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信息一目了然……“一张图”将湖南省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纳入统一的数字底座。
湖南以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破除数据壁垒实现“一图统管”
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智慧调度中心的巨型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构成一幅动态的“数字湖南”全景图。这里整合了全省31.82亿个地理信息要素,涵盖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核心数据,形成五大类6800个图层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是全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五大基础库之一。这背后,是湖南破除数据壁垒,建设支撑自然资源全流程业务“一张图”的不懈探索。
从2019年开始,湖南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对存量业务数据进行治理,形成全省域的基础、现状、规划管控、管理、社会经济等五大类数据,建成基础底图与业务数据充分融合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数据超6000个图层,数据量超300TB,要素超31亿个。基于不同的业务和管理需求,在自然资源业务专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同步部署“一张图”,同时打造移动端“一张图”,构建了统一基准、统一系统的数字湖南“时空基座”。
“‘一张图’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省委、省政府及各厅局高度重视下,我们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池和全国领先的技术体系,主要从三方面狠下功夫。”湖南厅相关负责人说,一是注重标准引领,精心收集、深入分析、细致整理了200余份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充分利用省政务云信创资源池,构建起一套国产化技术体系;二是注重全域整合,融合测绘地理信息、土地矿产、规划管控等核心数据,汇集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管理数据,形成“立体多维、全域覆盖”的数据库;三是注重技术突破,联合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注于地理信息安全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前沿技术探索与集成、全流程管理与应用创新,数据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数据的安全应用。
湖南基于“一张图”,模块化构建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督察执法、登记、耕保、矿业权审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全类型全流程业务;实时更新业务办理后的管理数据,形成数据的建设、使用、更新同步机制,做到“业务一办完、数据即更新”,实现自然资源业务始于“一张图”归于“一张图”。
“湖南‘一张图’建设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将原有的各业务专题图整合到自然资源‘一张图’上,提供跨业务数据的叠加、比对和分析服务。”湖南厅地理信息处负责人说,例如,在处理耕地与林草湿荒地类交叉重叠问题时,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大力推进,通过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林草湿荒普查,衔接了地类一致性,并达成共识:在已建好的自然资源“一张图”上,建立“对接图斑举证、县级共同认定、各级共同审核”联动机制。此外,湖南厅还与省水利厅基于“一张图”,共同编制江河湖库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建立了规划协同机制。
贯通省市县实现“一平台应用”
集全省之力打造的“一张图”,汇聚了全省自然资源数据资源,还需要建设省市县一体化的业务集成“一平台”,实现数据要素统一调度、业务协同高效联动,全面释放数字化价值。
湖南厅坚持整合集成,建立统一平台框架,构建统一的门户、用户、签章、证照、检索等,形成省市县共用的政务平台;开展系统模块整合,按照“并入一批、接入一批、停用一批”的思路,将121个已有系统整合至统一平台;推进平台系统迁移,确保全量地理空间数据在自然资源专网运行的同时,推进系统功能整体向省政务外网迁移,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数据共享能力。
同时,坚持业务融合,实施省市县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首先,实行省市县信息化统筹部署,按照“省级主建、市县主用”的原则,省级建设“一张图”统一平台满足共性需求,市县汇聚数据、按需使用、扩展开发。其次,统一省市县业务标准流程,梳理省市县土地、矿产等全业务流程,形成省市县流程总图,省厅统筹建设、运维、安全保障等,市县进行流程、岗位配置。再次,打造统一的外业核查移动App,覆盖农村建房、常规监测、新增耕地等外业调查工作,实现外业调查数据互通共享,减轻基层填报压力。
衡阳市原自然资源政务系统自2019年建成后,近年来因缺少资金进行升级维护,逐渐无法满足政务管理需求。开展省市县一体化试点后,预计可为市县两级节约系统建设经费750余万元和运维经费50余万元。“通过使用省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了用途管制和采矿权登记审批等业务带图审批并与省级数据同步,确保了审批数据一致性。此外,通过省级统一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全程网办,行政相对人无需跑腿或只需跑一次。”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起‘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的管理体系,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湖南厅相关负责人说,建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空间底座、工作底图,升级重构应用场景,真正把资源管起来,让大家用起来。
湖南厅围绕自然资源业务、企业和群众需求,打造了一批亮点纷呈的应用场景。
基于全省共用的二三维“一张图”,使用工程项目智慧选址模块,对项目方案的耕地占用、桥隧比、拆迁量等影响因子进行立体比选,开展AI智能选址,然后使用建设用地智能组卷模块进行组卷,农转用审批后,在自然资源全要素平台招商,并与省交易平台对接,市县进行供地,使用全省统一不动产登记平台开展登记工作;使用铁塔视频、智慧大脑模块开展图斑智能监测;使用应急测绘模块调度省市县三级的无人机和应急测绘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测绘;将宅基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村居民建房使用林地登记备案等事项,合并到农村建房“一件事”统一模块;使用“湖南乡村振兴用地宝”,绕着土地转一圈,就可以便捷进行宅基地选址,了解农村土地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
激活“一张图”各行各业“乘数效应”
2022年,实景三维张家界作为赋能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打造的项目,精彩亮相。3年间,实景三维技术接续服务了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建成21.18万平方千米初版地形级实景三维和1411平方千米城市级实景三维,推出“科技+文旅”产品十余项,有力推动了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湖南以“‘实景三维+北斗’赋能低空经济的新实践”作汇报交流。
近年来,湖南秉持“一家建库、千家用数”的理念,持续推动数据从“机房里”走向“场景中”,已累计向全省超3万个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服务决策监管。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提供南洞庭湖智慧监管数据支撑,工作成效获督察组高度肯定;为全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平台提供地形级三维、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等专业数据,助力全省实现跨地域灾情“分钟级”响应。
赋能民生福祉。创新推出红色旅游地图、廉洁文化地图等“湖湘特色IP”;通过“天地图·湖南”动态发布学区图、赏花图等民生热点数据;建成云上张家界、云上郴州等实景三维应用,服务旅游发展大会游客超千万人次。
贯通治理链条。深度对接省大数据总枢纽,开展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应用服务,为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系统、省发展改革委园区地图等多个系统提供服务,实现行业部门之间高效联动。例如,长沙市奥体中心是湖南用地用林用草融合审批首批试点项目,以往项目需依次办理用林、用草和用地手续,串联审批耗时长、环节多,申请材料重复提供,程序繁琐。改革后,项目申报审批时间由原先的两三个月减至不到1个月;申报材料由原先的20项减至14项。两厅局实现“一个窗口”受理申请、“一套流程”并联办理,项目受理后15个工作日即取得了林地、草地许可和省政府用地批文。
同时,湖南建立了统一数据出入口、遥感影像统筹等工作机制,有效避免了数据重复采集、重复建设,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以数据库中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例,通过数据库统筹管理,每年可为全省节约财政资金近40亿元。
从数据整合到智慧应用,从技术创新到价值创造,当三湘四水的每一寸土地都被赋予数字生命,当自然资源的每一次变化都能被精准感知,湖南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正在书写的,正是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的壮美篇章。
来源:自然资源部
编辑:朱婷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