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株潭绿心将打造全域免费公园体系: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森林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潘显璇 郭胜 编辑:朱婷劼 2025-04-09 16:01:25
时刻新闻
—分享—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潘显璇 通讯员 郭胜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4月8日对外公布了《长株潭生态绿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根据规划,长株潭三市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湖湘特色,加强绿心保护,发挥生态源地、生态屏障和生态融通功能,加快实现保值增值,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美丽中部新名片。

新建建筑高度有限制

长株潭生态绿心(以下简称“绿心”),北至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北岸,西至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东至浏阳市镇头镇,南至湘潭县易俗河镇—株洲市群丰镇,是国内探索最早、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共涉及10个县(市、区)、21个乡镇(街道)和106个行政村(社区、林场),总面积529.79平方公里。

根据生态价值评价和开发强度评价,规划明确将绿心分为核心保护区和融合发展区进行分区管控,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301.35平方公里,占绿心总面积的56.88%。

绿心核心保护区内,在现有基础上坚持扩绿增长,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产业和人口减量发展;除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洲)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林相提质改造、符合核心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的乡村振兴、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整治和空心房整治外,不得进行其他项目建设。

按绿心空间管控分区及重要空间进行建设高度分区控制。核心保护区新建建筑高度一般不得超过12米,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高度一般不得超过18米;融合发展区新建建筑高度按照绿心风貌管控导则管控,建成区绿地率大于40%,防止过度城市化。

打造全域免费公园体系

规划明确,至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整、类型丰富的全域公园体系,包括绿心中央公园、自然保护地、郊野公园群、公园绿地。通过合作、收购、整合等方式,盘活现有公园资源资产,逐步打造面向长株潭市民的全域免费公园体系。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森林的公园景观结构,营建15分钟生活圈内多层级多场所的自然环境。

以生态绿心“保值增值”为目标,有序推进奥体公园、花卉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花卉园艺博览园)、神农百草园、仰天湖国际峰会中心等四大启动示范项目实施建设,打造具有“湖湘特色、世界影响”的绿心中央公园。

结合绿心自然本底条件,持续完善郊野公园群建设,构建“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郊野公园群。提质东风水库郊野公园、金霞山郊野公园、白竹郊野公园、高云郊野公园等31个郊野公园。

以“一眼看三市,三市一座城”的理念,打造“一厅一道一园”,即湖湘绿厅、绿道、长株潭绿心国家植物园。

完善景观眺望系统

规划提到,将挖掘景观要素,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在城市重要节点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眺望系统。

眺望点依据观景节点重要程度分为一级和二级,依据功能性质分为山眺望点、水眺望点、城眺望点。建设三市融城标志性项目(湖湘绿厅)、浏阳河、三仙岭、花卉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花卉园艺博览园)、三市峰、奥体公园、昭山、兴马洲、仰天湖、九郎山、汪家岭、法华山等一级眺望点,医养中心、天心数谷、滨江公园、体育公园、正江村、荷塘仙岭、湘江、虎形山、凤形山、白马垄、金霞山、古桑洲、石燕湖、清水塘、大石岭、柏加镇、云峰湖等二级眺望点。

塑造俯视、仰视、平视立体景观。各个眺望点之间形成视线通廊,加强对第五立面的管控,构建山看山、山看城、山看水的俯视景观;加强建筑高度、天际线、林相景观等方面的管控,凸显城看山、水看山的仰视壮观;加强建筑高度、建筑面宽、景观通廊的管控,强化城看水、城看城、水看水的平视美观。

促进山、水、洲、城、镇互动。整合绿道、景观道等观览线路,串联生态资源点、城市门户点、滨水节点、山体眺望台、标志性风貌点等观景节点,构建两级三类眺望点及视线通廊的景观眺望体系。保护山脊线、林冠线、城际线、河谷岸线等重要景观资源,规范建(构)筑物布局、高度和色彩,营造眺望视域通畅、美观的观景体验。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潘显璇 郭胜

编辑:朱婷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