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长沙高铁西城将建成啥样?5月12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长沙高铁西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批前公示。根据规划,长沙高铁西城将打造成城市“对外新门户”和湖南湘江新区商贸商务副中心,构建以商贸商务、科创研发为主导,集文化互联、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这里拟构建“双井字、三圈层、立体化”枢纽集疏运系统,据枢纽集疏运交通系统规划图显示,规划这里将引入长沙地铁2号线、9号线、10号线以及机场快线。
5月13日至6月11日,市民如有意见建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告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望城区分局。
功能定位
城市“对外新门户”和新区商贸商务副中心
随着渝长厦高铁的规划建设,长沙迈入了“双高铁枢纽”发展时期。长沙西站枢纽所在地片区将成为城市“对外新门户”、经济腾飞发展的新载体。目前长沙西站枢纽已进入建设准备阶段。为更好地构建城市“新门户”,科学指导片区开发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国土规划局、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开展了《长沙高铁西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形成初步成果。
根据规划,高铁西城片区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的西北部,规划范围北至普瑞大道、西至黄桥大道、南至岳麓大道、东至三环线,总用地面积约30.05平方公里,包括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望城区等行政区范围。该片区功能定位为城市“对外新门户”和湖南湘江新区商贸商务副中心,构建以商贸商务、科创研发为主导,集文化互联、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片区规划总建设用地约2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20.3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7.65万人。
空间结构
拟建设“两心、三片、多廊”
在空间结构上,高铁西城片区将按照枢纽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色,规划建设“两心、两轴、三片、多廊”的空间结构。
“两心”,即一主一副的双中心体系,即结合高铁枢纽打造总部、金融、展示功能混合的复合枢纽主中心以及北部商贸服务副中心。“两轴”,即串联枢纽南北向的中央绿轴“发展主轴”和东西向沿黄金园河的生态服务轴。“三片”,即南部文创休闲片区、站前综合服务片区及北部创新产业片区。“多廊”,即沿马桥河、月亮河、马鞍山以及黄桥大道的多条生态廊道。
在用地布局上,片区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4.76公顷,占比约13.9%,主要布置在中央绿轴两厢以及黄金河和月亮河两厢;规划居住用地598.3公顷,占比约29.5%,总体形成18处居住组团。
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各类中小学校25所
在公共服务设施上,片区按照高标准、全覆盖的要求,分级分区布局了各类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按市区和居住区两级设施要求,布局了行政、医疗、体育等公服设施,构建多元完善的公服设施体系;按照社区邻里中心理念,规划了18处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便捷的社区服务系统;按照服务半径,共规划各类中小学校25所,构建片区“高标准、全覆盖”的中小学服务体系。
此外,片区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321.9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约15.7%,规划林地等生态用地911.91公顷,总体构建“田字型、网格化”的开敞空间体系。具体而言,由“两轴”和4条生态廊道构建片区“田字形”的生态空间格局;由街头绿地、社区公园和慢性景观廊道,形成片区“网格化”的绿地景观系统。未来,高铁西城可实现公园绿地500米半径全覆盖。
交通系统
构建“双井字、三圈层、立体化”枢纽集疏运体系
高铁西城片区交通系统规划,根据高铁、地铁、道路及交通枢纽规划情况,遵循立体化、多层次、一体化的规划原则,进行规划区交通系统整体规划布局。具体而言,片区将打造枢纽集疏运交通系统和片区道路交通体系。枢纽集疏运交通系统按照枢纽交通和片区交通适当分离的原则,构建了“双井字、三圈层、立体化”的枢纽集疏运体系。
“双井字”集疏运系统的外“井”由银星路、岳麓大道、三环线、黄桥大道4条快速路组成;内“井”由黄桥大道、马桥河路、郭亮路、青山路4条主干路快捷路组成。“三圈层”的第一圈层为快速路将交通集散至全市高快速路网;第二圈层为主干路衔接快速路与高架落客系统;第三圈层为高架落客系统使旅客快速到达、车辆即停即走。“立体化”则是构建高架道路、地面道路以及地下4线轨道的交通立体系统。
未来,长沙西站枢纽远端交通流可通过片区外围快速路以及枢纽高架匝道实现“快进快出”(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枢纽近端交通枢纽流可通过枢纽环路等片区道路有序出入。
片区道路交通体系规划构建“八纵十三横”的干路网系统,总体路网密度约9.31平方公里,其中“三纵”为金朝路、金岭路、金山路,“八横”为红家坡路、秦家山路、黄金河北路、黄金河南路、祺瑞路、站前北路、牛形山路、黄白路。同时片区规划公共停车场24个,公交及轨道停车场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