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山垮塌,我们房屋被吞没的时候,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
7月6日下午,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县最大的山体滑坡,冲破了村里的宁静。岩石泥土裹挟着植被倾泻而下,民房、道路、田地瞬间被埋没……
目睹这一切的村民贺顺明,至今依然心有余悸。
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滑坡现场。
所幸,这场灾难在各种监测系统的精准预警之下,当地党委、政府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转移群众,最终化危为安,实现“零伤亡”。目前,转移群众已被妥善安置,当地抢险和抗洪工作正有序开展。
透过这场有惊无险的灾害,观潮君发现,石门县之所以能够应对自如,与其提前布局、重点监防、科技助力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提早布局
7月9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应急指挥中心调度部署防汛抗灾各项工作时强调,要全力抓好监测预警,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加强雨情、水情、工情及山洪与地质灾害风险、城镇内涝风险的实时监测,加强会商研判和预报预警,为防汛救灾赢得先机。
石门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地处湘西北边界,县域西北山区地形相对高差大,地质条件脆弱,极易因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截至目前,该县已经发现和正在严密监测的地质灾害点就多达387处。
山体滑坡阻断了公路。
6月以来,石门多轮强降雨叠加,土壤含水量饱和,各类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升高,防汛抗灾形势异常严峻。“今年以来,我们根据‘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立足‘三早’,做好了应对雷家山地质灾害的充分准备。”石门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他们处置雷家山山体滑坡不慌乱、不盲目,主要得益于:
一是体系早建立。今年年初,他们制定了《2020年度石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石门县重点地灾隐患点防灾预案》等文件,将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2020年度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防治。同时,进一步明确县乡村各级责任人和监测员,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覆盖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是汛前早排查。进入汛期以来,石门县应急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单位对雷家山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多次巡查,并对各监测员和周边群众做好了地质灾害常识的培训和宣传,确保防治工作准备到位。
三是演练早开展。为了切实提高群测群防能力,今年4月份石门组织干部群众40多人,在雷家山按实战要求进行防灾抢险演练,有效提升了干部群众对突发汛情险情的配合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通过在隐患点及周边区域悬挂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到户宣传手册、设立标识标牌等方式,让群众更加熟知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确保灾害发生以后不慌乱、不盲目。
科技助力
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监测预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观潮君发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无人机、insar、北斗卫星等新兴“技防”手段,已经成为各地配合“人防”手段预防地质灾害的完美补充。
山体滑坡现场。
位于南北镇潘坪村的雷家山,是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这里的原岩主要为泥质灰岩,1935年发生岩质滑坡形成堆积,2018年复活,至今活动不断发展。
2019年8月,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对隐患点进行现场勘察后,决定对这里进行重点监测,并在此设立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监测滑坡点,并进行毫米级的精准定位。
目前,常德共在全市7个地质灾害点安装有北斗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系统,雷家山是石门县唯一一个装有该系统的监测点。
观潮君留意到,雷家山山体滑坡发生前,北斗监测系统前后共发出了3次预警通告,其中最早发出橙色预警通告在6月24日13:45,距离灾情发生的时间有将近12天的时间差。
第一次通告指出,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预警,该隐患点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建议相关地区启动应急调查,查清滑坡复活范围、活动程度、威胁范围,安排受威胁群众临时撤离。
“收到预警通报后,我们就联合有关部门开始组织群众转移。”石门县自然资源局地质勘察股股长贾宏斌说,预警通报为群众转移争取了充分的时间,如果不是介入早,防范严,后果不堪设想。
工作人员轮班在受灾区域值守。
除了北斗监测系统外,石门县自然资源局还打通了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气象部门天气监测系统的对接通道。这样,无论是从全县的角度,还是主要隐患点,石门县都有了技术上的实时监测保障。
7月6日14:11,北斗监测系统发布第3次橙色预警;15:30,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橙色预警;当地天气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在一次次高科技助力的预警之下,南北镇政府和交警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对雷家山路段实施紧急交通管制;强制撤离6户20人。
当天下午16:52,雷家山发生第一次山体滑坡;下午18:12发生第二次滑坡,两次滑坡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安置有序
石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碧勋(前排中)现场调度灾情处置。
雷家山灾情发生后,石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碧勋第一时间调度灾情处置。副县长龚云林、韩翼飞火速赶往现场,连夜组织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交警等10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南北镇,召开灾情紧急处置调度会。没有电,他们就在桌上点上20多根蜡烛。
现场点蜡烛召开灾情紧急处置调度会。
观潮君认为,本次雷家山山体滑坡之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衍生其他次生灾害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出现灾害征兆时,石门有关部门果断决策、果断处置、全面转移,并做好了有效的安置工作。
“接到转移通知,很突然。”贺顺明说,6月24日下午,刚吃过午饭不久,他们一家人正在堂屋看电视,突然镇里和村里的几位干部急匆匆来到他们家,告知他们山体有危险,要紧急转移。
贺顺明开始还有点不相信,因为,他居住在这里已经有10余年,暴雨年年有,可从来没有接到过转移通知。“我开始还以为他们开玩笑呢。”贺顺明说,看着越来越多的民警、应急工作人员密集地来这里值守,他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玩笑。
第二天,他便带着老婆、儿子和孙子搬离到村里的统一安置点。
“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有床、有棉被,村干部每天给我们送菜做饭吃。”贺顺明说,7月6日山体滑坡的时候,他正好目睹了那个地动山摇的瞬间,看着自己的房屋突然消失在倾泻而来的泥土中,内心不免有些难过。
但是,这个鲜少出村的汉子明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他很庆幸自己在各级部门的帮促下完成了转移,成功地躲过了这场灾难。
“不管发生了什么,日子还是要慢慢地过,一切都会好起来。”望着自己老家被淹没的方向,贺顺明说,家没了,再修一个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