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用脚步丈量湖湘大地,哪怕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也不言放弃;他们,用双眼注视着地质灾害隐患点,用责任乃至生命背负起“守土有责”的承诺;他们,是一群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战士,用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即日起,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湖南红网开设专题“有那么一群人——湖南地质灾害防治群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灾防治一线的故事,看看这群最美的自然资源人……
人物名片:刘金雄,攸县网岭镇伏陂村村委会主任。
刘金雄在地灾现场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李赛凤 通讯员 陈依妮 攸县报道
“凌嗲,快点带着孙子撤离到村部,这里马上就要滑坡了!”2019年7月,攸县网岭镇伏陂村遭遇持续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7月8日下午5点左右,伏陂村村委会主任刘金雄巡查到暗木冲组时,发现村民凌祖国房子后山山坡上树木有歪斜现象,地面也出现明显裂缝,有着丰富地质灾害防治经验的刘金雄当即和工作人员一起帮助凌祖国祖孙5人撤离到安全地带。次日凌晨2点左右,暴雨裹挟着山石泥土倾泻而下,凌祖国的房子瞬间被夷为平地。“幸亏有刘主任,不然我们一家都要遭殃!”天亮后凌祖国看到倒塌房屋的照片,庆幸不已。
地处丘陵地带的伏陂村,大部分村民房屋邻山而建,土质松软、边坡高陡,遇上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全村622户2760人,有一半的村民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8岁的刘金雄牵头,将这项点多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承担了下来。
“地灾防治重在防,首先要在村里布下一张防控网,做到地灾防治知识人人掌握,安全隐患信息及时传达上报。”利用村里的“村村响”广播和村民微信群,刘金雄定时转播转发各类地质灾害预防宣传资料;在落实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的同时,还深入农户家庭,以唠家常的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村组干部和群众的防灾意识。
这一工作固然繁琐,但成效也显而易见。刘金雄介绍,以往发现隐患点出现新变化,组织群众撤离时,时常有村民觉得村干部小题大做,一不配合工作,不愿意撤离;二是在撤离时大包小包,一步三回头,面对灾害完全没有紧张感。通过刘金雄的一双铁脚的奔波、一张铁嘴的讲解,汛期期间,村组干部都成为村民们最信赖的人,面对发出的撤离指令,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落实到位。同时,村民们也成为群防群治的一分子,发现险情及时在微信群上报,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村组干部的工作压力。
“再苦再累也无所谓,我是村里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我不上谁上?我只是跑一跑而已,就能帮助挽救别人的生命,想一想还是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的。”身为村里的主心骨,每到汛期时,刘金雄始终值守在地质灾害防治第一线,哪里有险情就奔赴哪里。2019年汛期期间,刘金雄就干脆把“家”安在办公室,按照防汛“战时要求”,24小时值守第一线,和乡镇、村组干部一道,对村民房前屋后一处处开展排查,足迹遍布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在此期间共组织7户41人转移到安全地带,30多起地质灾害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村民们辛辛苦苦建一栋房,一场地质灾害下来说没就没了,但相对于活生生的生命来说,房屋可以再建,但生命没了就代表什么都没了。”汛期过后,村里周边的山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帮助下,进行了全方位修复和加固,刘金雄也主动向上级部门申请救助资金,凌祖国一家的新房在短短几个月内重新建成,欢声笑语又重新回到了伏陂村。
来源:红网
编辑:吴戍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