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用脚步丈量湖湘大地,哪怕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也不言放弃;他们,用双眼注视着地质灾害隐患点,用责任乃至生命背负起“守土有责”的承诺;他们,是一群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战士,用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即日起,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湖南红网开设专题“有那么一群人——湖南地质灾害防治群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灾防治一线的故事,看看这群最美的自然资源人……
人物名片:谢华龙,渣渡镇国土所所长
人物名片:陈今宣,杨新村村支书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李赛凤 通讯员 陈依妮 冷水江报道
拥有“世界锑都”之称的冷水江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矿产资源给这里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过去大规模的开采也给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带来沉重的压力。冷水江市渣渡镇杨新村就是矿产采空沉陷区之一,由于这里地势陡峭,土质疏松,一遇强降雨,地质灾害时刻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宣传工作必须要走在前面。有着10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的渣渡镇国土所所长谢华龙和杨新村村支书陈今宣组成一对“黄金搭档”,给杨新村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回忆起2019年5月7日下午,今年78岁的谢要元至今心有余悸。“要不是谢所长和陈支书,我们一家也没有今天的幸福日子”。去年4月底到5月初,杨新村周边区域迎来强降雨过程,与谢要元家后山一路之隔的山坡,正是村里的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年元月份,陈今宣就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了这里山坡出现的新变化,将这一情况逐级上报后,乡镇国土所和村委会就给谢要元发放了地质灾害明白卡,并详细解释地质灾害的危害,提醒他及时避险。
“工作这么多年,现在一下雨晚上觉都睡不着,最怕的就是突然发生灾害,造成群众伤亡,不论从私人情感出发还是党员干部工作要求,这都是无法接受的。”
早在3月份,村里就已经为隐患点附近的村民找好了搬迁避让安置点,但出于老人的安土重迁情节和侥幸心理,谢要元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以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自家房子还有百余米的距离,再怎么滑坡也不可能影响到自家。
进入汛期,谢华龙和陈今宣就将这里作为重点监测点,每天轮流现场蹲守实时监测。到5月6日,眼看着后山山体裂缝越来越大,谢要元一家的转移已经刻不容缓,但经过长时间劝说,老人依旧不为所动。最终,谢华龙和陈今宣做通谢要元老人儿子的工作,由家人出面劝说老人搬迁。5月7日下午3时许,山体在一阵轰然声中,冲破山坡上的水泥路面,一路向山下冲来,谢要元的房子被盖在了泥土和水泥路板下面,此时离谢华龙、陈今宣带着谢要元老两口从家中撤出来不到10分钟,后脚刚离开屋场前坪。
谢要元老人一家只是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工作中的个例,大部分村民接到转移指令后都能第一时间撤离。在此次降雨过程中,该乡镇的6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经过此次地质灾害事件,谢要元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最开始要求撤离时,放心不下家里的鸡鸭,放心不下家里的锅碗瓢盆,但房屋倒塌的那一刻,心底里涌出来的劫后余生感险些让他站不住双腿。一年多时间,谢要元利用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金和地质灾害补助资金,在村里的开阔地带新建了一栋房屋,冰箱、饮水机、煤气灶一应俱全,老两口的新生活比以前更安心。
来源:红网
编辑:吴戍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