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陈仲伯: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为载体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
2021-10-28 16:42:04 字号:

微信图片_20211028164018.jpg

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为载体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

——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陈仲伯

近日,中央层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

在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一块528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将崛起一座世界级的公园——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心。

10月11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正在面向全球征集总体城市设计方案。10月15日,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规划设计工作部署会。

绿心中央公园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共存?做好绿心保值增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要从哪些方向进行深刻把握和精准落实?

10月26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陈仲伯在接受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围绕生态绿心保值增值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绿心中央公园。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为载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绿心保值增值大文章

“确保生态绿心保值增值,是绿心地区保护与发展的总原则、总方针、总遵循。”陈仲伯说,“在推进总体城市设计过程中必须突出生态本底、美学呈现、价值转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生态成为长株潭三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擦亮‘芙蓉国里尽朝晖’名片。具体到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刻把握和深入落实。”

在思想认识上,要牢固树立生态价值理念,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是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位于长株潭三市的结合部,位置非常优越,不仅要看到独特的经济价值,更要看到长远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目标设置上,要做足生态提质文章。当前绿心还存在绿量不够(森林覆盖率仅42.89%)、品质不高、布局散乱等突出问题,在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中,着重突出“生态屏障保护、生态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共享、生态价值提升、生态文明示范”五大定位,着力将绿心地区由“三不管”城乡结合部打造为都市圈亮丽名片,打造为彰显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

在转换机制上,要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推进绿心品质提升,通过复绿、增绿、补绿,推进林相改造与特色景观提质,保护调节城市生态“绿色巨肺”,提升生态价值。积极发展生态产业,通过完善建设用地指标、碳汇指标交易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做好“绿心+”创新文章

绿心中央公园将打造成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陈仲伯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做好‘绿心+’这篇创新文章。推进绿心中央公园总体城市设计,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在民生生活方面,对禁止开发区的老百姓,逐步引导退出,规划好安置用地,解决生活不便的问题;对限制开发区的原住民,进行适度引导集中,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对控制建设区内的村镇,做好镇村规划,保障适度的产业发展用地,落实生态兴镇、生态富村,切实改善民生生活。

在民生发展方面,在绿心中央公园生态缓冲区,引导百姓以农林产业化的生态建设为主,进一步强化生态补偿制度,让百姓从植绿护绿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生态游憩区,按照园艺博览、游憩休闲、湖湘文化及森林康养四大主题进行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的发展引导,并以邻园片区六个功能组团为带动,形成高价值引领区,实现生态价值的高效转化,促进绿心地区的保护与发展,解决百姓就业,大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在“绿心+”方面,以建设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为契机,增强绿心生态服务功能,完善绿心中央公园的功能定位,提升公园的生态文化价值,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野外观测、宣教、露营等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场所,提升全民共享体验的质量。开展绿心地区总体布局优化、交通优化、生态功能优化、生态品质优化,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真正让绿心地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群生态绿心,彰显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

贯彻建设公园城市、打造新增长极的要求以绿心中央公园建设为抓手把长株潭一体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准确把握公园城市的时代价值,打造绿心中央公园新的增长极?

陈仲伯说:“在落实绿心中央公园‘保值增值’的要求中,绿心中央公园的开发保护将全面探索践行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可持续的公园城市理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构建良好的城市空间格局。”

要准确把握公园城市的时代价值,公园城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升华,体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

要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围绕TOD(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以站城融合优化城市空间,以绿道蓝网织造城市生态,构建起“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公园体系;围绕社区生活圈,构建小街区慢行系统,实现“街巷复兴”,重建生活街巷的烟火气,结合绿网系统,将绿色空间“无边界”渗入生活空间,打造出公园中的社区。

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格局。坚持一个绿心片区就是一个独特功能单元,围绕城市有机更新、TOD综合开发等推进绿心片区差异化综合开发,推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战略性优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在长株潭一体化上,要构建互利共生、一体共兴的长株潭都市圈空间格局。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协同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以高速铁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重点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协同推进功能平台开放,联动共建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协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共建共享的市民生活圈。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筑牢湘江生态屏障。构建优势互补、相互成就的区域空间格局。

贯彻“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双碳目标”要求以绿心中央公园为载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

“美丽湖南,首要是美在绿色。”陈仲伯说,“打造绿心中央公园,首先要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彰显绿色之美。绿心中央公园提出以绿为底色、以山为风骨、以河为脉络、以田为自然、以湖为灵韵,归根到底要突出自然肌理、自然属性,依托现有的生态、景观、条件进行生态提升,推动实现‘三生融合’,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绿心。将从天蓝水清土净的环境品质,塑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土净的环境品质,推进长株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监测评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协作机制,实施沿湘江生态廊道修复与保护,开展绿心地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噪声油烟污染、清洁能源替代、工地现场管理、农村和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移动污染源、“散乱污”、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治理。

着力塑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四大重点领域碳排放降低和低碳技术创新、生态碳汇两大能力提升,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发展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绿色建筑,强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科技支撑,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建设全面领先的碳中和绿色生态试验区。积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建设“无废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零碳排放,构建绿心地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网络。

贯彻“规划优先”“三生融合”“智慧管理”要求在绿心中央公园规划建设中探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绿心中央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必须贯彻规划先行理念,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精准施策。”陈仲伯表示。

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绿心中央公园城市设计要坚持“湖湘特色、国内领先、世界影响”的高起点高标准,引入基于三维空间数据底板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与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构建“一脑赋能、数惠全园”的运行管理模式,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把是否符合绿心的“保值增值”作为检验规划合理性的根本标尺,把是否符合“人民公园人民建”的人本思想作为检验规划实用性的核心要素,确保规划的科学,突出规划的引领性。

要分步实施、精准施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在中央公园城市设计的引领下,以“省级统筹、市级推动、基础设施先行”的总体原则,按照分步实施,实现由各自无序开发转向三市一体协调发展,先行选取三片启动区,提出具体策划、功能布局、交通梳理、景观资源保护内容,完善城市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和形态色彩管控体系,实质推进绿心中央公园“成熟一片,实施一片”。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不断健全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实施监督问责机制等,强力推进绿心地区规划设计实施,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紧着一锤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郭芝桃 严德赢

编辑:吴戍疆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