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开展生态修复,抚平“大地伤疤”,再织山河锦绣,是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红网时刻新闻、“学习强国”红视频制作基地联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地质院推出《大地修复师》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生态、自然、林业、科研、矿山企业等领域群体,记录他们以匠心巧手,使矿山重披绿装,森林更添翠色,河湖重现清波的故事。
【人物档案】
谢岳华,1976年出生,岳阳县土地综合整治中心副主任。几十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赤诚之心捍卫绿水青山。掌握植物特性、做足产业文章,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然资源人”的初心使命;从基层站所到县直部门,从言传身教到身体力行,他用爱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龚子杰 欧阳林 岳阳报道
不知不觉间,谢岳华有了“强迫症”。
不管在哪,看到矿山、边坡修复工程等,谢岳华都会不自觉观察、学习。
“用什么方式对矿山进行修复?种什么植物来稳固边坡?”接近知天命年龄的谢岳华笑言,学习永远在路上,实践就在身边。
事实上,作为岳阳县土地综合整治中心副主任,学习实践一直是谢岳华抓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谢岳华观察记录矿点植被生长情况。
“虽然工作的26年间,一直在自然资源系统,一直与‘土地’打交道,但非煤矿山修复却是近年来的新任务、接触的新领域。”谢岳华坦言,尤其是在岳阳县这种“非典型”地区。
因为,与锡矿山、三十六湾、水口山等省内大型、典型的重金属、煤炭矿山不同,岳阳县均为非煤矿山,存在小、散、乱和高陡边坡等特点。
“一矿一策、分类修复”,这是谢岳华等“修复师”们努力的方向,也是让矿山重焕青春的密码。三年间,岳阳县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35公顷,昔日“伤疤”逐渐“披绿”,“废水残山”朝“金山银山”迈进。
仿佛半个“农艺师”
过往,因矿产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加工技术总体比较落后,且矿山企业普遍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大大小小的废矿犹如青山秀水中的斑秃,城市肌体中的伤疤,让人叹息。
岳阳县也不例外,境内公田镇饶港村的一座山头就是典型。
修复前的公田镇饶港村长石矿点。
这座山头,原本是村里的矿山,名为长石矿。由于多年无序开采,矿山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不仅植被遭破坏,更成为地质灾害隐患点。
如何让“寸草不生”的长石矿重焕生机,并且高效复绿成为摆在谢岳华等“修复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按惯例,我们都是种植草籽、爬山虎、葛藤等爬藤类植物来固土、复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谢岳华发现,爬藤类植物存在生长速度慢、存活率不高、养护成本大等弊端。
尤其是在种植槽、高陡边坡等关键部位,一般植物更是难以稳固并存活下来。
如何破解?谢岳华一筹莫展。
为尽早找到破解之法,谢岳华不停在网上搜看学习各类植物特性。“耐旱、喜阳、一般成片生长、成活率高、常见于山坡……”对部分植物的生长特性,谢岳华如数家珍。“身边好友笑言,我都快成半个‘农艺师’了”。
“泡网”之余,谢岳华也没闲着,回老家时,每每遇到老人便请教。
冬茅草生命力很顽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岳华发现,老家一座荒山边坡上生长的冬茅草生命力很顽强。无人问津、无人打理,仍长得十分茂盛。
带着试一试的态度,谢岳华在长石矿的种植槽、高陡边坡种植了冬茅草。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冬茅草的“野蛮生长”让大家为之一振,不仅长得快、存活率高,并且成片成片的“扩张”,很适用于矿山修复。
种植冬茅草的公田镇熊长村长石矿点。
“半路出家”的谢岳华兴奋不已,为此,他特意把微信头像换成了长势喜人的冬茅草。
俨然金盆柚“代言人”
如果将矿山修复好只是开端,那么,如何“点石成金”,让绿水青山不断释放效益更显重要。
“当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间,老百姓可能更看重经济效益。”谢岳华直言,毕竟能让修复好的“伤疤”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老百姓是喜上加喜,也乐见其成。
同样,针对矿山修复后如何高效利用,岳阳县自然资源局也是因地制宜、一矿一策。
岳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童军介绍,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在制定修复方案初期,结合实际情况,对60个矿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位于新墙河流域附近的矿点,因村民兴办砖厂导致土层被挖、植被破坏,考虑矿点地势平坦,离农户家近,岳阳县自然资源局将其恢复成耕地,更契合实际、贴近民生。
“培土、复绿、增加肥力后,目前已承包给农户种植西瓜。”对修复后土壤进行巡查的间隙,谢岳华透露,因修复时间不久,土壤肥力暂未完全释放,头一年西瓜产量不够喜人,但二三年后,绝对是宜耕宜种的好地块。
当然,种植哪种经济作物,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都是建立在调研、分析基础之上。宗旨是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变灰色矿坑为金色“聚宝盆”。
种植金盆柚,就是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典型。
矿点上种植的金盆柚苗。
今年以来,公田镇饶港村村干部周湘红一有空就往修复好的山头跑。那里,有新栽的红叶石楠、桂花树。但更让周湘红牵挂的,是满山坡的金盆柚树。
依原来规划,生态修复后的山头是要栽种油茶,但为什么又选择成本高两三倍的金盆柚树?
“栽种成本虽高,但金盆柚附加值很高。”赴邻镇的张谷英村实地学习、了解后,谢岳华俨然成了金盆柚的“代言人”。“金盆柚口感苦涩,不能直接食用,但柚中提炼的物质,可作为日料、韩料调味品中的天然芳香剂;果肉可酿酒、调制双柚汁饮品等,每亩收益可达二三万元。这几年,县里将金盆柚作为特色农业之一来谋划和打造。”
金盆柚果实。
“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本土企业湖南际柚诺思商贸责任有限公司与村里签订了协议,等金盆柚成熟后,全部保底收购。”对于未来,周湘红信心满满。
“两山”理念的践行者
“破坏容易、修复很难。”采访中,谢岳华反复提及。
以一个矿点为例,谢岳华算了一笔经济账:老百姓无序开采、盗采所带来“价值”可能就是几万,但要将矿点修复好,则需投入近百万。
谢岳华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县60个矿点都修复好了。虽然目前生态、经济效益尚没有完全释放,但若干年后,绿水青山定能变成金山银山,“刮骨疗伤”定能让历史遗留矿山披“绿”生“金”。
“修复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保护生物多样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谢岳华介绍,在修复项目区,种植了高大乔木、低矮灌木,排水沟设置沉淀池,做到密闭与开放结合,相邻地块设置生物通道,有利于鸟类蛙类筑巢繁育、昆虫憩息。
公田镇熊长村长石矿修复前后对比。
更让谢岳华等“修复师”们感到欣慰的是,随着这几年国家、省市县对矿山修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大部分老百姓对生态环保的认识正逐渐提升。
“显而易见的是,往后不会出现乱采、乱挖等现象,老百姓都会自发监督、自发养护,因为修复后的矿山能为大家带来看得见的效益。”谢岳华说。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尤其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我儿子学的是水利工程相关专业。”谢岳华介绍,在与儿子交流间,自己反复叮嘱,往后不管接收什么项目,做什么事情,都要将生态保护这个底线、这条红线守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修复师’们的努力,绿色,已重新成为岳阳县山间的主色调;护绿、植绿慢慢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岳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童军感到十分欣慰。
(参与报道:美编 邓琴 后期 李静怡)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龚子杰 欧阳林
编辑:苏好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