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高光时刻!这个项目何以斩获一等奖
2024-09-14 10:19:48 字号:

荣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22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制定地方标准1部……这些科研成果都出自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湖南省北斗地理空间基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9月3日,在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这一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图片

这是省自然资源系统历史上首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属于测绘工匠的“高光时刻”,更是湖南自然资源科技人才的“高光时刻”。

这个项目为何能脱颖而出,它“夺冠”的秘诀是什么?今天,“湖南自然资源”为您揭晓。

图片

北斗导航,大国重器。牵手北斗,生而不凡。

导航定位,离不开时空基准做参考。于是北斗+地理空间基准这组“黄金拍档”,应运而生。

图片

地理空间基准是描述时空信息和实现定位导航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国防和经济安全。湖南省北斗地理空间基准,是国家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省数字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时空信息基底。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湖南省地理空间基准建设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基准建立需通过测定大量地面控制点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来实现,费时、费力且易被破坏;二是卫星定位在复杂环境下受多路径和大气误差等影响大,基准传递精度差,可用性偏低;三是基准服务中涉密数据处理与业务办理模块高度耦合,服务单一、应用门槛高、用户同步访问受限,无法支撑北斗规模化、大众化应用场景。

图片

为此,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聚焦问题、瞄准靶向,历经16年技术攻关,建成以“基准站网+数字高程基准模型”为核心的湖南省北斗地理空间基准体系,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平面基准方面,创新毫米级三维动态基准建立技术与方法,建成全省首个毫米级三维动态地心坐标框架,首次揭示湖南地区地壳运动三维特征,开启湖南省利用“北斗+基准站网”取代传统控制网建立和传递平面基准的新模式。基础测绘产品更新周期从10年缩短至1年。

高程基准方面,建成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省级精密数字高程基准模型,解决了湘中、湘西及湘西北地区重力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数据缺失导致精化精度低的瓶颈问题,将全省三等及以下水准测量模式由“逐站引点”变革为“北斗+数字高程基准模型”,实现野外测绘工作效率提升40%以上。

图片

传统高程测量“逐站引点”,需多人作业,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图片

采用“北斗+数字高程基准模型”,高程可以即测即得。

基准应用技术方面,构建多尺度区域电离层延迟改正、无气象参数的对流层误差处理模型,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并为区域大气精准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图片

图片

基准公共服务方面,构建数据处理与服务管理分离的位置服务架构体系,建立“跑零次”在线高精度位置服务模式,并发用户从数百突破到千万级,全国率先实现跨省漫游服务。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性对比来看,项目平面基准精度为1毫米级,优于国内外同类框架水平;数字高程基准国内精度最高,且不同地形条件下精度一致;‘一站式’北斗基准服务系统为国内首创”,该项目负责人说。

图片

这个项目为何能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它的“创新能量”源自哪里?项目团队成员、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原所长董明旭介绍,通过了解它的“诞生记”,不难发现,创新秘诀在于: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合力攻坚。早在2008年,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科学谋划,提前部署建设湖南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HNCORS),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勇担使命,把党的领导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动力源,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2011年,HNCORS投入试运行获得广泛好评。护航科研,赋能创新,厅科技处、测绘处、财务处、人事处等处室,在助力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开展科技攻关、科研平台组建、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全程指导、全程协调,同时积极“穿针引线”促成其与院士团队、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实现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效率的显著提升。

图片

HNCORS基准站分布图。

二是打破思维定式、求新求变。紧盯“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锚定主责主业,着眼长远,打破层级、区域、行业壁垒,走出“舒适区”,开展了一系列机制与技术创新:编制全国首个基准站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变“先建后统”为“先统后建”,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开发全国首个省级CORS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问北位置”,实现全流程业务办理“跑零次”,并为“九省一区”省际协同服务;研制智能手机北斗高精度服务“易测”APP及系列终端产品,推动测绘由“专业化”向“普适化”转变;组建全国首个北斗省际、省内“双联盟”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推进数据共享交换……

图片

“问北位置”服务平台。

三是坚持团队作战、聚力向前。科研是场接力赛,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集智攻关才能形成强大合力。该项目团队上下一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他们中有像陈春花这样默默奉献的巾帼英雄,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HNCORS基准站网的建设、维护与应用之中;还有像楚彬这样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勇于尝试新技术的青年俊才,执着在技术的“无人区”中“开疆拓土”,推动“问北位置”“易测”产品体系迭代升级……

图片

从“天边”,到“身边”,北斗不高,更不远。日常生活中,手机导航、叫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这些需要定位的服务,都是“北斗红利”。

从“北斗+”到“+北斗”,更多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团队成员、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华亮春介绍,从一开始,该项目就立足追求精度更高、应用更广、服务更优,研制了“一站式”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提供快准灵的全省导航定位基准信息公共服务,有力推动了北斗规模化、大众化应用。

在自然资源领域,项目成果有力支撑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基础数据建设、全省遥感影像统筹、实景三维湖南、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全省卫片执法督察、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重大项目与民生工程。

图片

在地质环境领域,项目成果全面应用于湖南省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等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并为长沙宁乡县、常德石门县等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提供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实时毫米级位移监测,大幅降低了我省年均因地灾伤亡人数。

在气象监测领域,项目成果为湖南省70余县提供了超8年的北斗/GNSS观测数据,多尺度电离层层析和无气象数据条件下降水量反演技术为电离层和对流层精准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全省气象监测和预报的水平。

在交通水利领域,项目成果支撑涔天河水库、铁山灌区工程等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传统光学测绘工作模式,提升效率达40%以上。保障了湘资沅澧“四水”航段1000余个航标的精准监测,将其定位精度由数米提升至分米级水平,显著提升了航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力。

图片

在通用航空领域,项目成果有力保障湖南省通用航空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3000米以下目视有限、视线盲区等“看不见”的通航安全问题。并服务地面通勤保障,实现机场控制区1万余个航空器、人员、车辆的智能调度和应急高效处置。

截至目前,项目成果服务于本省20多个行业、800余家企业,日均访问量超200万次,近三年节约财政资金5.12亿元,并推广至贵州、新疆、海南、江西、福建5省,社会经济和安全效益显著。

图片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敖敏思博士介绍,近年来,在省厅的坚强领导下,该所积极探索方法、路径:

——强化政策引领,激活科技人才创新“一池春水”

近年来,省测绘科技研究所严格执行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厅直系统人才工作规划(2022-2026)》等文件要求。

同时,立足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专业技术素养提升工作方案》《人才发展规划(2022-2026年)》《关于特殊薪酬的人才管理、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夯实单位人才培养工作基础。

——着眼薪火相传,创新人才团队培育工作成效明显

始终围绕主责主业,开展梯队建设、机制创新与平台搭建,实施“雁阵齐飞”“充电赋能”“激励关爱”行动,重点完成3个创新平台建设。设立所科研基金制度,鼓励开展探索性、前瞻性科技攻关。

在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实施中,积极落实省厅“30 40 50人才工程”,让青年科技人才打头阵、当先锋。单位90%的技术攻关负责人在40岁以下,他们在科技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竞相迸发科技创新活力与动力。

图片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目前,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本科以上学历占90%,博士后2人,博士3人(含在读),硕士20人,1人入选湖湘青年科技人才“荷尖”计划,1人获省测绘行业“十佳青年创新人才”,8人获评自然资源“科技之星”。

——坚持协同创新,构建稳定高效的产学研用合作生态

围绕北斗和测绘科研,省测绘科技研究所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长达15年以上的长期稳定合作。

自HNCORS启动建设以来,紧跟北斗时空定位技术前沿,与刘经南、李建成院士团队合作,在高精度数据处理、大地水准面精化、手机高精度定位、新一代北斗时空基准等关键技术方面聚人力、下功夫。

图片

围绕北斗基准站建设、维护、服务、安全等主题,2012年以来,持续对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国字号单位,累计参与制定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2019年以来,与通航公司不断深化“北斗服务低空经济”合作,相关应用入选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十大典型案例。

图片

中国北斗,星耀全球。国务院2022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明确指出了新时代北斗系统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面向新时期、新战略、新发展、新需求,我们将始终紧扣北斗技术发展前沿,致力于打造‘更高精度、更广覆盖、更大容量、更加安全、更加便捷’的北斗综合时空信息服务体系。”华亮春说。

为此,该项目团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在夯实基础方面,启动湖南省新一代北斗时空基准与增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车路云”高精度地图采集、实景三维湖南建设等新兴场景基准服务获取方式革新。

在优化服务方面,开展基于调频广播(FM)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体系建设,为低空经济、智能驾驶提供“空地一体”安全可靠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

在规模应用方面,致力于攻关低成本、便捷化、室内外一体的大众消费级北斗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形成覆盖行业及大众群体的“软硬件一体”的消费级北斗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

华亮春继续补充道,项目将大力弘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北斗精准服务体系及规模化应用示范高地,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全面支撑北斗规模化应用需求,高质量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建设。

北斗闪耀,乘势而上。湖南自然资源人筑梦北斗之路,奋斗以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湖南自然资源

编辑:刘艳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