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让自然资源项目、政策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自2020年《为了群众的获得感》系列短视频连续三年推出以来广受好评。本年度系列短视频继续以人民群众所见、所感、所获的为视角,以耕地保护、地灾防治、测绘地理信息、征地拆迁等为主要内容,以故事述真情、以体验见真章,展现2023年湖南自然资源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貌。
(一)
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心田农业合作社 罗忠林 去年是两万多斤,今年我们80亩是六万多斤,并且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是逐年增长,并且我们的面积也是逐年扩大,反馈非常好,都是贡米……
2013年底,罗忠林回到了家乡紫鹊界。这位在城市生活了10年的设计师,在返乡后的前两年一直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包装、销售紫鹊界的特色农产品。
后来,他开始了麻古红、白沙糯、鱼籽糯等常规稻种的种植,并给它们以“云谷红”“照夜白”“远山黛”和“烟笼紫”等诗情画意的名字命名。
其中,“照夜白”本是唐玄宗一匹御马的名字。在罗忠林的手中却是紫鹊界本地老水稻产出的大米。这款大米以其天成的生长环境和优质的口感,很快走进了国内的高端米市场,即使以每斤16元的批发价格,仍然是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罗忠林算了一笔账,抛开成本,每亩利润可达两千元。
(二)
罗忠林的家乡紫鹊界以梯田闻名。它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起源于先秦,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南方稻作文化与狩猎文化的巧妙融合,成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稻作文化遗存。
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山有多高,田有多高,同时水就有多高,却没有任何山塘、水库等人工储水设施,完全依赖先民的对自然的应用智慧,利用山体和植被自身的涵水功能,实现天然的自流灌溉。
然而,随着传统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游人眼中的景点,却成为紫鹊界景区农户心中的“痛点”。总计六万余亩的紫鹊界景区,耕地占一万六千余亩,多为这种地势错落、依山而制的传统梯田,这些梯田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基本农田。在规模化农业日趋成熟的今天,由于这种稻田只能由人工耕种,而人工种水稻,意味着一亩要亏损几百元。
其高额的人工成本使得紫鹊界的耕地抛荒现象不断出现,耕种率严重下滑。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谁来种稻?在这里种稻,一算账就是亏,谁还愿意接过这“烫手的山芋”?
实现“田”与“景”的和谐发展成为紫鹊界梯田解决耕地抛荒首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田”的问题,在于保护好耕地。解决“景”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田”产出的附加值。
(三)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造景美田”上狠下功夫:一方面夯实田间基础设施,使之“宜种宜观”,在梯田景区分别建设了步道,既方便农民耕种、收割,又方便游客梯田漫步赏景。
随着紫鹊界景区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紫鹊界梯田稻米的附加值也随之高涨,水稻种植的利润更相应攀升。
时任新化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伍学宗 紫鹊界梯田是我们新化县旅游文化与耕地保护和水稻文化的完美结合。之所以取得这种良好效果,一是得益于政府的正确引领,对农户进行补贴。二是得益于自然资源部门“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
2023年盛夏时节,在紫鹊界梯田,可以欣喜地看到,即便是梯田式的小块田都种上了水稻。
新化县水车镇自然资源所所长 康智财 我们景区内的耕地现在是16243亩,现在杜绝了抛荒现象,耕种率达到了100%。
不止如此,通过实施田长制,强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形势的宣传,目前新化县水田的水稻种植率达到了98%。
在良“田”与美“景”的双重支持下,在紫鹊界越来越多的水稻种植合作社成立。罗忠林也逐渐开始把带领乡亲们种出好米、卖出好米当成新的事业。他发挥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特长,不断为自己种的几种传统老稻米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他为和乡亲们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取名为“心田公社”,希望乡亲们能用心守护住脚下这片世代传承的好稻田,让紫鹊界这片千年梯田延续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宣教事务部
编辑:刘艳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