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⑧丨全域整治生态化,农业生态产业化——祁阳市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2025-08-12 13:19:27 字号: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⑧丨全域整治生态化,农业生态产业化——祁阳市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编者按: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发布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近年来,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积极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促进湖南全面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一批有创新性、典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案例简介

茅竹镇土地平坦肥沃,农耕文化悠久,是湘南重要农产品产区。为破解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冲突、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祁阳市人民政府启动实施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文旅,旨在打造湘南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永州市农文旅休闲度假胜地及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实行“政府引导、国企承建、社会投资、群众参与”的建设机制,构建“财政专项+社会资金+村民自筹+金融支持”的多元投入模式。项目实施不仅加强了耕地保护、提升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有效促进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显化了生态资源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具体做法

坚持多方参与,共治共管筑牢生态根基。项目实行“政府引导、国企承建、社会投资、群众参与”的建设机制。祁阳市人民政府整合涉农财政资金,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地方国企浯溪发展集团为投资主体,承担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公益性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浯溪发展集团负责招商引资,引入现代农文旅企业参与整治,承担生态农业种植和农文旅等具有市场价值的生态产品开发运营项目。项目区群众通过以工代赈、村企共建参与建设。道路、渠道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按“谁受益谁管护”原则交由村组管理,确保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

探索多元投入,激活生态资本“一池水”。项目突破传统依赖财政资金的局限,建立“财政专项+社会资金+村民自筹+金融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坚实资金保障。祁阳市人民政府整合水利、交通等涉农资金0.83亿元,重点投向水利、道路、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提升区域整体生态承载力和宜居性的基础项目。浯溪发展集团自筹0.67亿元,并以未来农业产业基地出租收益为质押,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融资2.62亿元,总计投入3.29亿元用于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公共项目,夯实生态产品生产基础。引入德辉农业、广垦农业、和谷谷等社会资本1.35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直接投入生态产品市场化开发和运营。通过村企共建、以工代赈等方式,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并自筹80万元,共同参与提升乡村生态与生活品质。

推动多要素治理,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一是聚焦耕地资源,保障基础性生态产品产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通过耕地改造、空间置换与集中连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0.78公顷、农田基础设施提升187.37公顷、旱改水8.01公顷、土地开发10.84公顷、恢复耕地20.1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8.33公顷,新增耕地39.34公顷,提升原有耕地质量0.5等,显著增强优质农产品的持续供给能力,筑牢粮食安全与产业根基。二是统筹生态空间属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修复损毁土地,再生生态价值,对整治区域内3.34公顷的农村居民点、14.99公顷工矿用地实施拆旧复垦,恢复土地生态功能并实现高效利用。稳定湿地生态,强化安全屏障,聚焦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浯溪国家湿地公园修复及小流域治理,强化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水库调洪能力与水质,巩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生态服务。改善乡村风貌,提升宜居品质,以村容村貌提升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全域推进人居环境“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完善交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整体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与吸引力,塑造高颜值生态空间。

推动多产业引培,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项目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和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生态保护修复与人居环境整治显著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本底,提升了生态产品溢价空间,为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税收优惠和产业补贴,大力引进培育生态产业。2024年成功吸引8家企业入驻,发展油茶、优质稻、特色果蔬、花卉等现代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应用物联网发展智慧农业,亩均产值提升至1.8万元,实现生态农产品优质优价。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生态农业促文旅,以文旅产业兴农,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构建生态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价值实现体系。

主要成效

生态本底巩固优化,乡村风貌焕然一新。项目通过系统治理,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品质。新增耕地39.34公顷、高标准农田336.16公顷,耕地质量提升0.5等,连片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基础更加稳固。构建“多点(水库、小湿地)—四组团(北部生态林、浯溪湿地公园、蒋龙滩河流域、三家村小流域)—三廊道(湘江、祁冷快线、国道322)”的生态空间格局。三家村小流域由“臭水沟”变“清水渠”,浯溪国家湿地公园提质升级,湘江生态廊道串联山水林田,全域湿地修复新增涵养区300公顷,吸引候鸟栖息,“绿水青山”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直接转化为普惠的“民生福利”。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处处展现。三家村、老山湾村获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生态产品供给增值,价值实现渠道多元。项目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与价值实现水平同步提升。德辉农业的辣椒、茄子、豆角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打造“浯溪”“忆乡愁”等无公害蔬菜品牌,年产时令蔬菜700万公斤,供应粤港澳优质果蔬超1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生态农产品品牌溢价显著。建成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10万亩国家级现代油茶特色产业园。依托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研学团建、生态旅游、民宿等产业,吸引游客“进入式消费”,深度挖掘绿色生态产品的休闲、文化、体验价值。德辉现代农业科技体验园成为知名科普研学基地。和谷谷智慧农旅产业园的围炉煮茶、露营摄影等活动广受欢迎,2024年晋升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油茶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并依托基地和山水景观,孵化出集产业、康养、互动项目于一体的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成为农文旅新名片。成功举办首届湖南油茶节、第三届永州旅游发展大会,极大提升了区域生态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拓宽了价值实现渠道。

生态价值充分显化,综合效益持续释放。茅竹镇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显著。德辉、和谷谷、广垦等企业流转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社会资本年均收益达1.2亿元,体现了生态产业的市场回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8600元。以工代赈和村企共建的“家门口产业园”,让村民共享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收益。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评价启示

祁阳市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变单要素治理为多要素协同治理,破解了资金难题。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文旅,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有效显化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其成功关键在于: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全域统筹、系统治理,践行“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理念,切实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将生态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与发展优势。该案例为郊区乡村推进全域治理、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

来源:红网

作者:胡自轩

编辑:朱婷劼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