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绝活丨“石头博士”文春华:看见“未知的石头”
2025-05-08 14:24:01 字号:

绝活丨“石头博士”文春华:看见“未知的石头”

编者按:这里有毫厘之间的极致追求,也有扎根大地的不断求索。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绝活》系列报道,带您走近匠人指尖的温度,感受青年眼中的光芒。敬请关注。

图片1.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李想 通讯员 苏媛 刘婧 长沙报道

认识“石头”,这听起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我们的工作,就是和‘石头’打交道,矿也是石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省地质调查所正高级工程师文春华,与石头的“对话”,已经达到了第三重境界:

从看石头是“石头”,熟练掌握各类地质特征;

到看石头“非石头”,总结成矿规律,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找矿效率;

再到看见“未知的石头”,创新成矿理论,预测成矿潜力,指导找矿勘查。

20年跋山涉水,他用脚步丈量大地,执着地探寻着“石头”背后的故事。

图片2.jpg

各种形态的石头。

解“石”之道

“这是冰碛砾岩,其研究对揭示古气候,古地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蛇绿混杂岩,是古洋壳残片……”只要说起 “石头”,文春华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这双解“石”慧眼的练就,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

文春华深知,地质工作的核心在于“从地表看地下”,他常说:“地质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表调查和钻探,分析地表的现象与地下的联系,综合判断资源到底在哪个地方。地底下的矿怎么样?它的规模多大?这都是在野外勘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块岩石都是地质运动的见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湘东北幕阜山-连云山、湘南香花岭-九嶷山等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区域。

在2013—2018年全国“三稀”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他先后担任湖南省子项目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背着馒头上山,背着石头下山”,那段时间,他率领团队成员,在崎岖的地质路线上,对重要的地质体、矿化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仔细拍照留存,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总结地质特征,最终提出“湘东北、湘南地区具有稀有金属矿巨大找矿潜力”的科学认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平江县梅仙地区新发现铌钽矿产地1处,在连云山地区发现大型铍锂铌钽矿产地1处,在耒阳区域发现上堡大型锂矿产地1处,科学预测全省锂矿远景资源量超500万吨。

“能为国家找到一所大矿,是一个地质学家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这些突破为工业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矿产资源,相关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图片3.jpg

文春华。

创“石”之论

走进文春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墙上的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图表,一组组数据,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与 “石头” 之间的精彩故事。他和团队承担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文春华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创新研发出“物-化-遥-气”综合探测技术体系。

创新了视电阻率扫面物探技术,遥感光谱信息去雾、去植被提取新方法,显著提升了矿产探测精度。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他和团队开发了钽、铌、锂等稀有金属高效选矿回收技术,以及云母、石英、长石等非金属矿高值化利用工艺,率先实现“无尾矿、无废料”的绿色选矿模式。

相关技术可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示范案例。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地质科技十大重要进展”。

微信图片_20250508102709.jpg

文春华和孩子们讲解地质科学知识。

传“石”之语

“地质人不仅要找矿,更要传递科学精神。”这位在野外与石头“对话”了20年的地质专家,如今把实验室搬到了校园。

4月,文春华再次化身 “科学导师”,走进小学课堂。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省地质院下属湖南省地调所举办了四场“地学万象 科学致远” 地质科普进校园活动,为近千名学生带来地质科学探索之旅。

文春华讲解的是《稀有金属的魅力》,为了让这份 “地学密码” 更好地传递,他借助图片、视频,把野外的奇遇,都变成了课堂素材。

连续四年“世界地球日”,文春华都带着他的 “科普天团” 活跃在社区与校园。向中小学生讲解地质科学知识,宣传保护美好地球家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他主持了科普专项,组织团队成员创作科普作品在科普竞赛中获省部级奖。作为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博士后导师,打造了一支兼具科研实力与科普能力的复合型团队。

“希望更多孩子能了解‘石头’的语言。”文春华看来,将野外勘查经历及经验转化为公众实践课堂,能让地质文化从“专业圈”走向“大众圈”。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李想 苏媛 刘婧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