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群众撑起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伞”

来源:红网 作者:羿雪琴 编辑:陈靖 2019-06-18 17:18:3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羿雪琴  长沙报道

“报告所长,10点31分接到巡查人员电话,茅市镇宝树村大兴铺组与五金小区后山(六古岭山)出现不间断土石滑落现象。”

“此事情况紧急,我马上向上级汇报处理险情。”

5月27日,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六古岭山顶,突然出现一条1米多宽的裂缝,茅市镇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组织附近居民撤离,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实现成功避险。

湖南省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截至6月16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10起,地灾发生数是去年全年总数的1.5倍。目前,全省已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0起,紧急转移583人、避免伤亡182人。

今年湖南地质灾害形势更为严峻

湖南地形地貌多变,山地丘陵区同时也是降雨集中区,2019年汛前排查结果显示,湖南现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0529处,威胁人口79万,隐患点和受威胁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四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雨水相对集中期在5月、6月及7月上旬。5月至9月,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7月至9月,湘南地区因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

今年,湖南省主要质灾害高发易发区涉及的87个县市区,其中50个县市区以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27个县市区以防范地面塌陷为主。将对宁乡煤炭坝矿区、邵东石膏矿区等42个矿区,家界、湘西、郴州等山地旅游景区进行重点防范。

为应对此轮强降雨,从6月4日开始,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就积极与省气象台等部门开展加密会商,及时向各地通报强降雨实况、天气形势预报,科学研判强降雨落区范围、强度、时段及可能造成的灾害影响。

四大工程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2014-2018年,湖南以“四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巩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果,启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提升湖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调查评价工程。湖南完成了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变更调查,摸清了地区灾害隐患底数。同时开展了100个城镇地质灾害勘查、95个山地丘陵区中小学校地质灾害调查、52处人口聚集区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变形调查等重点调查评价,建立隐患点台帐,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全域覆盖、点面结合的调查评价体系。

监测预警工程。湖南着力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30651名群测群防员常年坚守在地质灾害防治最前线,做到暴雨下到哪里,预警信息就提前发送到哪里。保障了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畅通。

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湖南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搬迁避让2.12万户,解除了近7万人的灾害威胁。部署治理工程4336处,保护37万人生命安全,避免财产损失122.29亿元。

能力建设工程。湖南启动112个地质灾害防治平台建设,已完成1个省级和14个市级、24个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平台建设。组建了以42家技术单位127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省市县三级技术支撑队伍,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大措施守护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生命工程”,今年雨水多,持续时间长,地质灾害防治压力大。为着力防御风险,湖南将全力做好防范措施,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落实防灾责任。省自然资源厅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加强与应急、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协调联动,抓好工作落实。

狠抓汛期防治。省自然资源厅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群测群防,盯紧看牢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和重大隐患,做到暴雨下到哪里,险情灾情出现在哪里,预警信息就提前发送到哪里。

提升防治能力。省自然资源厅重点实施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监测预警信息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四大工程。

强化监督考核。省自然资源厅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率考核,减少隐患存量,降低隐患风险。

来源:红网

作者:羿雪琴

编辑:陈靖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rzy.rednet.cn/content/2019/06/18/55977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