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耕地保护寸土必“珍”

来源:红网 作者:唐何 编辑:吴戍疆 2022-04-14 16:31:57
时刻新闻
—分享—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东安作为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9.6万亩,聚焦耕地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宣传引导,下好耕保“先手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及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作用,多角度扩大宣传。一是滚动式宣传。利用全县342个村(社区)的“村村响”广播,每天分3个时段循环播放,宣讲耕地保护“六个严禁”“八不准”等政策法规。全县各部门单位的电子屏24小时滚动播放耕地保护宣传标语。二是靶向式宣传。设立永久基本农田标志牌181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界桩510根。在全县群众集聚区悬挂宣传横幅600余条,在交通要道、地头边设立大型耕地保护宣传牌1200余块,印制10万余份《耕地保护倡议书》发放至每家每户。三是寓教式宣传。开展“耕地保护宣传进校园”活动,发放耕地保护动漫宣传册6.8万份,利用各种主题班会、手工制作比赛、手抄报、绘画比赛、黑板报、演讲等寓教于乐形式,推动耕地保护知识进校园。

政策推动,打好耕保“攻坚仗”。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一是执法监管保存量。充分发挥遥感卫星监测、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以及342个村(社区)土地专管员、26名县级土地巡查员的作用,深入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用地“春雷行动”专项整治、农村“两违”“大棚房”问题、土地矿产卫片执法违法图斑、土地例行督察挂账问题、违建BS清理排查整治等活动,及时制止自然资源违法行为30余起,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扎紧耕地保护“篱笆”。二是占补平衡保数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严格按照“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投资8052万元实施22个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补充耕地面积3097亩。同时,对乡镇完成新增耕地任务的,按1000元/亩进行奖励,未完成任务的按800元/亩进行处罚;各乡镇辖区内历年的新增耕地如有“非粮化”“非农化”的,按500元/亩进行处罚。三是土地复垦保质量。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要求,近两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万亩,提升耕地质量。严格制止耕地抛荒,对弃耕抛荒一年以上的停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由村集体依法收回并流转撂荒两年以上的耕地经营权。严格土地复垦验收审查,近两年完成损毁耕地修复、复垦409亩。四是终身追责保总量。将耕地保护纳入县委巡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任期内未完成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终身追责”。

产业集聚,绘就耕保“振兴图”。进一步科学规范管理土地资源,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精耕细作,守好传统产业。2022年落实早稻面积27.09万亩,超出市定任务0.69万亩,创建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点251个、面积14.5万亩;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15个、面积1.1万亩。实现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35万亩以上,订单生产面积8万亩以上,联接企业3至5家,带动发展优质稻生产面积65万亩,优质稻率达到85%以上。二是“烟稻”轮种,打造特色产业。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烤烟生产,以紫溪、大庙口、大盛3个老产区为重点,扩编水岭、横塘、石期市、芦洪市4个新产区,落实种植面积18136亩,生产收购烟叶保底4万担,争取生产收购烟叶4.5万担,烟农预计可增收2000余万元。三是“油稻”套种,发展观光产业。注重与乡村旅游、农耕文化有机结合,积极推广“油稻”轮作模式,在G207、S236、东芦公路、永东城际快线等沿路沿线建设油菜、绿肥融合示范基地近10万亩,打造休闲观光经济带,提高秋冬种效益,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系中共东安县委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唐何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rzy.rednet.cn/content/2022/04/14/111205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