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竹园里谋未来,呆矿变身世界级
——郴州柿竹园超大型多金属矿主要发现者陈仕谋
全世界探明的160多种矿产中,其中142种都可以在郴州柿竹园矿区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找到,这里被国际地质矿床学界称为“世界矿物的博物馆”。然而,在陈仕谋刚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时的1953年,这里还被认为是一片没有开发价值的呆矿。
念念不忘呆矿柿竹园
陈仕谋1931年出生于华侨家庭,立志投身新中国建设的他,1953年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探矿的第一站就是郴州柿竹园。
彼时的柿竹园伴生矿太多,品位太低,因此被认为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呆矿,但陈仕谋却不这么看,他在一片废墟之中发现了潜藏的希望。为此,他常常独自一人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陡峭山体,有时候在野外一待就是个把月,即使是散落在路边的小石子,他都不会轻易放过。
力主重上柿竹园矿区的陈仕谋,通过大量地质调查和地表工程数据得以让大家信服,最终建议被省地质局采纳,而那时已经是1963年。十年间,他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变成425队地质工程师,又任408队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辗转多处,唯有柿竹园在心头始终念念不忘。
1964年,小小的柿竹园矿区集中了百余名地质技术人员和大量施工队伍,省地质局在矿区建立指挥部开展勘查,并掀起会战高潮,通过区域1:1万和矿区1:2000地质填图,获得了柿竹园矿区地质找矿的重大成果。到了1967年10月,陈仕谋参与编制的《湖南省郴县柿竹园钨锡钼铋矿区详查勘探报告》通过省储委会同有关单位的现场评审,柿竹园终于从呆矿摇身一变成为矿产资源的宝藏地。
英雄篇章世界级矿床
重上柿竹园,为国寻宝藏,陈仕谋的脚步没有停歇,柿竹园给人的惊喜源源不断。从1968年到1983年,408队深入柿竹园矿区开展详查工作,使得找矿成果不断扩大。
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勘探,最终查明柿竹园矿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而下,即从围岩往岩体依次形成网状大理岩型、矽卡岩型钨铋矿、云英岩网脉-矽卡岩型钨钼铋矿、云英岩型钨钼铋锡矿,分别简称Ⅰ、Ⅱ、Ⅲ、Ⅳ矿带,总称矿床“四层楼”。矿床发现的矿种之多实属罕见,以钨、锡、钼、铋为主,并伴生丰富的锡、萤石、钹、钽、铌、铜、铅、锌、金、银、硫、铁等众多矿种,总储量达到167万吨,其中钨、铋、萤石规模巨大为世界第一,为国家奉献了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钨多金属矿。其中,钨储量占我国钨总量1/4,占世界钨总量的1/10。
如今,柿竹园矿区早已甩掉了呆矿之名,因其矿产种类之丰富而被国际地质矿床学界称为“世界矿物的博物馆”。柿竹园矿区独创的选矿法,使钨、铋、钼的回收率分别达到62%、86%、72%,跨入一类精品矿行列。
陈仕谋投身找矿事业,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展现了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1980年,地质部授予其三十年来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地质工作者;1985年,郴县新田岭钨矿项目获地矿部找矿一等奖;1987年,郴县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深部找矿获地矿部找矿二等奖;1991年,湖南地质系统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当此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拉开序幕之时,地质工作者正当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来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编辑:吴戍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