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攻坚治矿坑 换得花草香————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石煤矿区生态修复范例

来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编辑:吴戍疆 2023-04-22 16:27:16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

石板滩石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太阳山西麓。因有较丰富的石煤资源,历经群众随意采挖、集体规模开采、个体承包经营、调整整合开采,形成了长达4公里的狭长采矿坑,总开采面积500亩。煤矿陆续关闭后,原露天矿坑的积水形成多个受污染水体——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强酸性污水,存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加上周边的300多万方矿渣,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为了推进矿区综合整治,鼎城区按照“锁水、控源、截流、治污、监控”的思路,全面打响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推动矿山整治,全面关停石板滩石煤矿区粉煤厂、粘土砖厂。采用矿渣入坑回填,覆盖耕种土,对矿区植草复绿。着力发展生态产业,种植水稻、油茶,迁建花卉苗木基地,支持鼓励农户兴办生态农庄。打造“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整合石板滩镇历史人文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

石板滩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中,回填土方500多万方,植树4.3万余株,复绿42公顷。种植水稻、油茶等植物600余亩,增加就业岗位,给当地农户带来3000-5000元每亩的收益。“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场馆接待考察学习和休闲旅游人数递增,实现了生态修复、产业经济、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承协同发展。

213131.jpg

一、引言

石板滩石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郊石板滩镇,太阳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侧,属太阳山山脉,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区内属沅水流域。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石板滩勘察时发现了这里的石煤资源,矿区石煤资源呈南北带状分布,总长约4公里,涉及三个行政村。当时,本地村民自发采石煤用作生活燃料;70年代末,原常德县开展“石煤大会战”时,石板滩公社组织大规模开采用于烧制石灰和砖瓦;到了90年代,集体开采转为个人承包。后来,一些大大小小的石煤矿被整合成4家。

二、问题

因长期无序过度开采,石板滩石煤矿区形成了长达4公里的狭长采矿坑,总开采面积500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半个世纪的粗放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道路损坏等系列“后遗症”。石煤自燃形成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烟尘侵蚀山木植被,导致周边土壤酸性化。煤矿关闭后,矿坑逐步积水,至2018年初形成8个较大受污染水体、共347万立方米。常年降雨后,6个矿坑污水达470万立方米。积水长时间与矿煤接触反应后生成硫酸盐,水体呈严重酸性,不仅破坏了水体生物链,甚至影响下游群众饮水安全。加上周边的300多万方矿渣,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三、措施

为了推进矿区综合整治,鼎城区多措并举,全面推动石板滩矿区生态修复攻和转型发展。

1.强力关停,集中整治。2014年至2018年6月,鼎城区关闭4家石煤矿以及60多家粉煤厂、粘土砖厂,同时实施固废覆盖、自燃点治理等治理措施。2018年10月,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鼎城区成立了石板滩石煤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指挥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挂帅、一线指挥,分管领导常驻现场、调度部署,采取大会战的方式,按照“锁水、控源、截流、治污、监控”的思路,重点推进封堵覆盖治自燃等工作,全面打响石板滩矿区整治修复攻坚战。

2.全面论证,科学修复。在全面启动大规模治理的过程中,鼎城区积极寻求部省支持,邀请了40多位国内权威专家,展开多方论证和实地调研,在应急治理、生态治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对CK01、CK06矿坑“原位中和+边坡复绿+水质监测”治理,对CK02、CK03、CK04、CK05矿坑“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弃土回填+生态复垦”治理。同时各级各部门会同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施工单位合力攻坚,努力克服疫情和降雨等各种不利因素,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面完成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项目。累计投资3.3亿元,出动机械3.8万台次、劳动力4.6万人次,处理废水约700多万方,回填土方500多万方,生态植绿42公顷,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已全面完成。

3.整合资源,拓展成果。鼎城区为巩固生态修复成果,对矿区持续发展认真研究,整合各类资源,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布局。在矿区治理现场设立了生态修复治理启示馆,分“过度开发、生态创伤”“高位推动、凝聚合力”“百日会战、全力以赴”“综合开放、绿色发展”4个部分,全面真实展示生态修复治理的全过程,引导全社会深刻汲取教训、警示未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为支点,充分利用石板滩石煤矿区毗邻太阳山、柳叶湖的区位优势,通过种植油茶等经济作物,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鼓励农户兴办生态农庄,引导迁建花卉苗木基地。依托石板滩镇赵必振纪念馆、赵必振故居、渐安暴动纪念园和周边灌溪镇大华军事文化园等历史人文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

四、成效

在后期管护和未来发展上,石板滩石煤矿区推动复绿——发展——振兴“三步走”,按照“分块设计、分区打造、因地制宜”的思路,重点打造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金色成果“三张名片”,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显现。

一是筑牢了生态环境的绿色基底。矿区修复了损毁的道路、疏浚了堵塞的沟渠,对植被稀疏区进行全面复绿,造林4.3万余株,绿化率达到100%。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已被大片的花草树木覆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环境的改善筑牢了石板滩的绿色基底,为区域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

二是打造了生态文化的红色名片。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每年前往石板滩镇赵必振纪念馆、赵必振故居、渐安暴动纪念园和周边灌溪镇大华军事文化园参观学习人数超过10万人,有力地弘扬了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成为省、市示范基地,2021年以来前来现场考察学习人数15000余人次,生态修复治理经验也多次被媒体推介,成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的一张网红名片。

三是拓展了生态经济的金色成果。着力发展生态产业,拓展生态修复成果。矿区上侧作为天然氧吧,为团队研学、康养休闲活动提供场所,分别建设体育设施运动场馆和室内外观赏打卡点,种植杜鹃、粉黛兰芝草等观赏植物和其他乔木、灌木、花草,打造美丽花海。矿区中段种植水稻、油茶、油桐树等作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利用修复后土地种植水稻、油茶等600余亩,其中油茶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帮助当地农户带来每人3000—5000元的收益,解决当地300余人就业问题。矿区下侧,做好特色民俗建设,以国家3A级景区德云农庄和其他农家乐为基础,积极发展垂钓休闲产业。水稻金黄,茶油飘香,花草芬芳,生态经济的金色成果促进了区域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鼎城区积极作为,踔厉奋发,积极谋划矿区未来发展,推动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和金色成果融合,抒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来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编辑:吴戍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