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发布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近年来,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积极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促进湖南全面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一批有创新性、典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案例简介
湖南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此得名。东洲岛位于衡阳市区东南面的湘江中央,形似大雁,卧于湘江中流,面积约324亩,与岳阳君山、长沙橘子洲并称湘江流城3大洲岛。北有罗汉古寺,南有夫之楼阁,中间是清代十大书院之船山书院,东岸有湘水明珠文化长廊,西岸有东洲古渡,其中“东洲桃浪”景观位列古衡阳八景,船山书院更是湖湘文化、船山文化的精神地标。近年来,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价值增值转化,依托东洲岛自然资源禀赋和千年文化底蕴,开展自然资源多要素组合供应,通过资源整合、设权赋能、市场运作,有效激活东洲岛文旅融合发展,构建起融合自然、文化、科技、旅游的多元业态体系,为自然资源资产整体配置和“两山”转化提供了衡阳实践样本。
具体做法
资源清查,摸底建册。衡阳市针对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明”等问题,开展了以土地和矿产资源为重点,林、草、湿、水为补充的全面调查,摸清市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资产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市级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一张图”,明晰家底“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通过资源摸底,全面理清了东洲岛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家底,为岛上及周边资产整体优化配置提供了基础支撑。
设权赋能,显化价值。为显化东洲岛复合资源价值,衡阳市以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破解“部门藩篱,各管一头”的问题,对东洲岛及周边资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运营,对三大核心资源设权赋能。一是市属国有公司投入1.2亿元,对石鼓书院—东洲岛湘江两岸的基础设施、夜景和湘南学联、船山书院、石鼓书院等18个文旅景点以及东洲岛内自然景观等进行统一规划、提质改造。二是全面清查东洲岛内权利主体,完成岛内的罗汉寺、船山书院等文物古迹的确权,全面完成集体土地征收,为形成边界清晰、权利主体明确的自然资源资产包打下基础。三是打破原有“部门藩篱”,构建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财政、发改、文旅广体、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共同参与,联合拟定负面清单,联合设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湘江游船旅游观光经营权和岛上文化旅游经营权,委托评估总体价值,显化东洲岛及周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
市场运作,保值增值。为缓解政府累计投资5.3亿元带来的财政压力,并改变公园绿地难盈利的困境,东洲岛通过对三项核心权利进行组合供应,于2024年12月以6.15亿元成功引入市场运营主体。竞得人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文旅广体局联合签订东洲岛自然资源资产包出让合同,明确权利内容、年限、价格、开发利用条件、部门监管责任,在保障竞得人权益的同时,确保公共资源共享与生态资源后续监管。
文旅赋能,激发活力。市场主体进驻后,利用现代元素将自然、文化、科技、旅游完美融合到一起,不断提升综合价值,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打造了长达4公里的环岛喷泉、多彩风雨廊桥等,提升夜间魅力,实现集聚引流。二是打造数字船山书院,创新应用AR/VR/AI等数字科技,活化千年衡州文化及船山文化,通过虚拟数字人、历史场景再现(船山讲学、船山足迹、船山会客室)及互动游乐设备(水师传奇、烽火衡阳、飞越衡阳)等,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拉近游客与先贤距离。三是利用自然景观打造芒果快乐森林,以芒果IP为依托,采用仿生机械等科技手段,打造集仿生机械动物、主题演艺、户外亲子游乐等业态于一体的主题乐园。四是盘活东洲岛入口36栋仿古建筑群,打造苏州湾老街,入驻32家特色商铺,以旅游逻辑构建产品布局,打造了集品牌餐饮、潮玩游乐、精品民宿等业态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创意街区,开创了文商旅融合的全新模式。
主要成效
推动优质生态资源资产的高效配置与价值提升。一是组合供应前,按照传统思路以公园绿地供应东洲岛土地(含地上建筑),出让价值仅为8000万元。组合供应后,出让价值达到了6.15亿元,实现整体价值提升,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价值显现化。二是市场主体进驻后,打造了苏州湾老街、数字船山书院、环岛音乐喷泉、芒果快乐森林、湘江夜游等爆款产品,成为衡阳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截至2025年5月,累计接待游客量372.5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8万人次,总营收1045.03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经济超20亿元。
确保公共资源公益属性的延续。一是延续了东洲岛的公益属性。东洲岛自古就是衡阳市老百姓日常交往、游憩的公共空间,为实现东洲岛旅游资源资产化与保障城市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组合标的出让条件中明确了东洲岛的负面清单,对外免费游憩的开敞空间不低于出让土地面积的50%,不得擅自将公园封闭且收取公园门票,禁止封闭、阻断环岛现有主要游行道路,并明确项目开发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宗教管理和文物保护等相关要求。二是“东洲岛”品牌影响力大幅跃升。近年来,岛上船山书院年举办国学讲座、文化展览150场,湖湘文化传播受众超10万人次,湖湘文化得到广泛传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东洲桃浪”光影秀全网曝光破亿次。
实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与休闲功能提升。岛内绿化面积达24万平方米,环岛步道蜿蜒于绿荫之间,结合桃浪亭、亲子乐园、亲水栈道、千米桃林、古树、沙滩、风雨桥等胜景,使东洲岛成为享誉在外的“生态之岛”与“休闲之岛”。二是拓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资产价值转化渠道。坚持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东洲岛组合供应项目运用市场化手段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科学配置,加快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市场供需精准对接;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东洲岛及周边,特别是东洲岛入口湘江风光带和东洲岛近滩的整治,提供了契机及资金,实现经济价值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循环。
评价启示
衡阳市东洲岛依托自然资源,有机融合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作为湖南省首宗文旅类组合供应项目得以成功实施,实现了价值整体提升,开辟了自然资源资产整体配置的全新路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秉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思路,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多部门共同设定权利边界、联合评估价值,破解了资源碎片化管理难题。此外,通过深挖船山文化、宗教文脉,打造“书院研学”“禅意体验”等核心IP,实现生态空间与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具有衡阳特色的文旅竞争力。该模式打通了“资源—资产—资金”转化通道,实现了经济价值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循环”。
来源:红网
作者:胡自轩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