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什么是自然?湖南的自然里有什么?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推出《“何”以自然》栏目,聚焦湖南自然资源系统大事、新事、美事,带你更全面地了解自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周小玲 刘泉子 长沙报道
地处洞庭之滨的岳阳良田。
日前,湖南《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实施。
《方案》有什么好处?记者了解到,重点在一个“换”字。
湖南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耕作条件更为优越。除了洞庭湖区的耕地外,丘陵和山区也分布不少的“巴掌田”。
针对丘陵山区耕作难度大的瓶颈,湖南启动了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后,在摸清全省新增耕地潜力基础上,因地制宜多途径增加耕地总量。
可以依托大中型水利灌溉工程增加耕地,也可以推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整理恢复耕地,还可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相结合进行耕地改造。
这样就可以用湖区复垦或恢复的耕地置换丘陵山区难以稳定利用耕地,实现全省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优化。
三大任务 六大机制
具体怎么“换”?《方案》提出“三大任务”,建立“六大机制”。
“三大任务”即: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开发复垦恢复,稳定耕地总量;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园地林地置换,优化耕地布局。
“六大机制”为,逐步构建规划管控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项目统筹谋划机制、“以水定地”落实机制、资金多方筹措机制、耕地保护目标跨区域有偿调剂机制。
试点进行时
不同的地方,“换”法也不同。
目前,5个试点地区正按照安排部署,由地方党委政府主抓,自然资源牵头,发展、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同向发力,全面推进一批先行试点项目落地。
岳阳市选取华容县等7个试点地区,推进团洲垸等蓄滞洪区居民迁建与耕地垦造,打造垸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试点样板。
常德市选取澧县西官垸、汉寿县围堤湖垸开展试点,全力统筹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利灌溉工程,探索建立项目联审联批、信息共建共享和资金协同机制。
张家界市明确“以耕定林、县域统筹、三级调配”工作思路,选取桑植县等林耕、园耕置换试点项目10个。
益阳市通过赫山区等6个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多项目融合,推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娄底市以涟源市水利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探索“以水定地、以水增地、以水养地”改革路径。
常德市安乡县深柳镇蹇家渡村晒谷场(李朔/摄)。
明确路线图 五年三步走
《方案》明确规划了一张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到2025年底,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娄底市开展试点,探索建立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
到2026年底,全省其他市州充分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做法,全面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
到2029年,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运行顺畅,各类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耕地保护协同融合、相得益彰,汛旱防御能力和耕地旱涝保收能力全面提升,全省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优化。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召开全省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工作推进会,推介试点地区经验做法,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引导各市州积极参与改革,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周小玲 刘泉子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