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潇湘银辉丨“银龄堡垒”美在自然 一群八旬老人的别样风采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刘娜 2025-11-13 16:59:5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里,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推出《潇湘银辉》栏目,走近这些可敬可爱的集体与个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岁月长河不改的灼灼初心,那份退休不褪色的奉献担当。

ScreenShot_2025-11-13_154439_119.png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离退休第四党支部成员,持续释放着“银龄”能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长沙报道

平均年龄83岁,这是一个看似与颐养天年划等号的数字。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离退休第四党支部的老人们,用他们的行动重新定义了“晚年”。

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双鬓,却未曾磨灭他们眼中的光。

他们以党支部为堡垒,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在思想传承、“大地探索”与社区服务中,持续释放着“银龄”能量。

2025年,该党支部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个先行,筑牢“银龄堡垒”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离退休第四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现有党员35人,代管非党人员11名,平均年龄83岁。

成员多是曾跋涉于三湘四水的地质、测绘老兵。如何让这支高龄队伍永葆活力?党支部的答案是:思想、制度与创新“三个先行”。

思想先行,不是一句空话。党支部书记解德庆在老同志中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经常亲自担任宣讲员,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探索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形式,组织阶段性理论测试,掀起了老同志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热潮。

制度先行,让管理充满温度。党支部倡导建立离休干部“三个一”关怀制度,提供日常菜单式服务,像守护家人一样守护着每一位老同志。按照省委老干部局要求做好“五有”,即平时有问候、生日有恭贺、病中有看望、节日有走访、难时有帮助。

创新先行,则让传统党支部搭上“数字快车”。借助“湖南自然资源智慧”平台,积极推动厅离退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管”“用”,建立“一人一档”,让这座“银龄堡垒”在新时代的运作更加精准、高效。

三个优势,书写“银发故事”

如果说坚实的堡垒是根基,那么老同志们身上沉淀的“政治、经验、威望”三大优势,则是他们贡献社会的宝贵财富。

政治优势,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94岁的抗战老兵、离休干部杨淑敏,带头开展“一张红图讲党史”,声音已有些颤抖,但讲述起烽火连天的战斗故事时,目光依然如炬。

经验优势,是毕生所学的大地情怀。党支部委员杨顺泉,退休对他而言只是换了一张书桌,年近八旬的他仍担任专业顾问,多次为全省抗洪抢险救灾提供专业指导。他撰写了涵盖洞庭湖演化、农业地质、矿产资源开发的《湖南地质灾害》《南岭地区铅锌矿床成矿规律》等领域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威望优势,是润物无声的为民本色。仁心医者詹美华有着40余年的从医经验,退休后积极为社区老同志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先后为10余名老同志在突发疾病时给予紧急救助。

最令人动容的,是“地质伉俪”谭岳岩夫妇。援藏20载,独子病故,谭老自己患慢阻肺每天需要吸氧,他们却将一家三代积攒的200万元,无偿捐赠给了家乡。当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恩泽乡梓 善行楷模”的锦旗来到他家时,家里摆放的几乎都是90年代的家具,而谭岳岩夫妇却拿出全新的被褥等请村干部带回去送给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儿童。

三个平台,绽放“银发风采”

为了让“银发力量”持续闪光,党支部积极为老同志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用好口述历史平台,在“那些日子——湖南自然资源口述历史”的镜头前,21位老同志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深情讲述湖南自然资源人的“独家记忆”,数字化留存历史照片、资料300余份,整理文字10余万。

用好参谋资政平台,积极开展“五老四教”工作,先后推荐6名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的老同志加入“省自然资源专家智库”,提出的多条意见建议被写入省自然资源“十四五”发展规划。

用好“美在金秋”平台,利用厅机关推出的“爱在自然·美在金秋”系列品牌效应,在重要节点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充实老同志的精神生活。

退休老党员阮国华牵头在社区组建“红枫艺术团”,经过近10年努力,现已发展成集老年声乐、舞蹈等10多门课程教学于一体的公益文艺团体和志愿服务组织,受益近6000人次。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刘娜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rzy.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87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