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重审批轻监管”为“每一宗土地全程监管”,变“交办问题”为“交办任务”,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释放更多土地红利
湖南日报记者 黄利飞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省政府新闻办6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通过施行土地管理新措施,健全土地管理机制,变“重审批轻监管”为“每一宗土地全程监管”,变“交办问题”为“交办任务”,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合我省省情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释放出更多的土地红利。
审批,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
今年1至5月,全省共批准用地总面积11.49万亩,同比增长60.49%。
批地大幅增长,与我省用地审批改革密不可分。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赖馨正介绍,近年来,湖南坚持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用地审批原则,全面实行“可报尽报、应审尽审、省配指标、限期供地”的工作模式,大力支持市县用地报批;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只要是符合报批条件的项目,各地均可上报,不受计划指标限制。
疫情袭来,这样的用地审批制度让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出自然资源基础性、保障性、服务性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的用地保障。
疫情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允许疫情防控建设项目先行用地,共确保18个疫情防控建设项目先行用地;优先保障了医疗卫生设施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等项目所需用地计划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省自然资源厅还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畅通审批流程的同时,用地审批配套服务不断优化。在审批时限上,省自然资源厅简化资料、压缩时限,整合职能、下放权限,升级系统、网上审批,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在不动产登记服务上,全面推进“互联网+登记”,实行抵押登记“零跑动”“不见面”。截至5月底,全省办理不动产证书53.39万本,办理抵押登记24.18万笔,实现抵押金额5583.09亿元,同比增长47.74%。
管理,对每一宗土地实行全程监管
以前,土地资源利用是简单的“一卖了之”;如今,我省变“重审批轻监管”为“每一宗土地全程监管”,在出让土地的用途管制、功能设置、业态布局、土地使用权退出等各个方面,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
这样一来,土地资源是否“物尽其用”或“未尽其用”,一目了然,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问题,得到实时预警和高效处置,进一步推动了土地的高效、节约集约利用。
今年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建设运行了用地审查报批联审、土地批后监管等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月清“三地”信息化工作平台,即每月对撤批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三类土地问题做到月发现、月处置、月清零。
通过动态监测,我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28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17万亩。根据1至5月处置情况核算,预计全省可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7.5万亩。
“土地全过程管理,还可以加强问题研判,有助于我们分类施策,全力以赴推进增量问题每月处置、存量问题限期清零。”赖馨正说,如今省自然资源厅可以做到不单只把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而且能够逐个问题确定处置措施和处置要求,并转化为具体任务清单交办给市县,即由“交办问题”变为“交办任务”,促进市县“月清月结”。
整治,严格实行“先问责、再整改”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省耕地保护对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省立足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严格落实用地报批和动态监测“两个占补平衡”,要求各地项目报批前,必须先行完成补充耕地,做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坚决压制违法用地;严格实行“先问责、再整改”,发现违法审批、执法不严、压案不查等问题,从严处罚。
“当前湖南批而未供、闲置土地、违法用地问题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是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今年我省打出批而未供、净地出让、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攻坚战的一整套政策‘组合拳’,对整治违法用地问题颇有成效。”赖馨正说,今年前5月,湖南发现疑似违法图斑20605个共20.13万亩,省自然资源厅直接派出310多人进行外业核查,核查认定违法用地882宗0.95万亩,重点督办了115宗0.33万亩,在全省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通过建立健全全省耕地保护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对违法建设、村民建房、非农建设损毁、自然灾毁等9类占用耕地情况动态监测,积极开展闲置土地清理与盘活专项督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督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