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为了群众的获得感(一)》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i自然频道,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红网等平台推出后,反响强烈,讲好了湖南自然资源故事,推荐了湖南自然资源典型。2020年,继续摄制了《为了群众的获得感(二)》11集系列短视频,以人民群众所见、所感、所获的为视角,以测量标志保护、用地审批、地质灾害治理、集约节约、土地整治、信访、耕地保护、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修复、助力精准脱贫等为主要内容,述真情、讲故事,展现2020年湖南自然资源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全貌。
红网时刻通讯员 邹礼卿 长沙报道
(一)
每个月,在茶陵县城上班的雷冬华都要回浣溪镇顾母村的老宅子。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扛上锄头,到附近山头上的柚子树旁看看。
清理杂草,泥土,掀开水泥盖板,仔细擦拭盖板下的金属标志。
茶陵县浣溪镇顾母村村民、测量标志守护人雷冬华说:“这个东西我们不知道他具体有啥作用的,但是我老爸照看了几十年,所以我们有空的时候就来看看。”
雷冬华不知是什么,却一直“照看”的,其实是国家二等水准点“(Ⅱ)茶牛8”的测量标志。该标志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建成后一直由父亲雷秋来守护。
五年前,父亲去世后,雷冬华按照父亲的方式,很自然的接过了“照看”的任务。
茶陵县浣溪镇顾母村村民、测量标志守护人雷冬华说:“小时候,听我爸爸说过,这个是国家的机密作用很大,这个东西要保管好,我爸爸在世的时候保护了几十年。”
像这样的测量标志,全省有4244个。如雷冬华一样的测量标志守护人,全省有3000多名。
这些守护人中,一些是源自于对守护“国家机密”的承诺,一些源自于父辈的传承。数十年来默默义务守护,守护责任已经融合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
守护人守护的测量标志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测量时建立和测量后留存在地面、地下或者建筑物上的各种永久性固定标志。
全省4244个永久性测量标志主要包括:三角点、水准点、GNSS点和HNCROS基站。三角点是传统的测量标志,水准点是为了传递每个位置的高程,GNSS点是新型卫星定位点。每一个测量标志都经过精确的测量、计算,求出它的平面坐标和海拔高程。他们相互之间的角度、方位、距离、高差等数据构成测绘
基准框架。这个基准框架是获取各种测绘数据的起算点,是测绘地理信息及有关学科进行研究、分析的主要参照物。出行导航、外卖点餐、地形测图、工程定位、变形监测、地籍测量等都离不开测量标志。
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基础测绘二部部长吴志文告诉笔者:“高精度空间位置定位依靠它(测量标志)来进行精准定位。包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工程建设测量、导航甚至外买路径设置,以及未来生活中使用的无人驾驶汽车高精度导航服务等等。当无法使用卫星定位的时候,测量标志就发挥重大作用了,大量的常规测量控制(标志)点不受干扰、可持续提供测绘基准服务。他们是沉睡在地上的宝物。”
(三)
然而,受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加之自然灾害原因和村民建房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破坏和损毁严重。
2020年5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启动了新一轮测量标志普查工作。普查发现,仅(Ⅱ)茶牛线的30个二等水准点中,就有 12个被破坏,破坏率达到40%。
位于株洲市茶陵县浣溪镇龙下村的一处大地控制点,就因村民建房而被损坏。
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基础测绘二部总工程师詹艳春在测量标志保护范围内挖沙、取土等,只要对这个点产生了一点点微小的震动,产生一点点位移的话,位置就不准了,也将失去了它的效能了,需要重新迁建,重新联测,重新计算成果。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在本次普查完成后,将根据目前测量标志保护的现状,制定并落实测量标志有效保护机制。
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基础测绘二部总工程师詹艳春表示,以后将在这些测量标志旁边的位置建立标识牌,把标志点的建设情况放在上面,并为这些标志点建立唯一的二维码身份标识,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这个点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同时,还研发了标志保护实时在线上(举)报公众号和下发到各县区在线巡查手机APP,逐步实行保管人有偿保护制度。并探索在测量标志用地方面采取土地利用审批前置和确权登记发证,取得合法用地手续。
在不久的将来,包括雷冬华在内的3000多名标志守护人,将用上信息化的保护手段。湖南测量标志也将迈入“管理信息化、系统标准化、数据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的新时代,为测量标志管理插上“金翅膀”。
编辑:吴戍疆
作者:邹礼卿
来源: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