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热点追踪,专家把脉,科学谋划长株潭中央公园建设
2021-06-01 10:13:37 字号:

DSC08468副本.jpg

研讨会现场

近日,“长株潭中央公园高端咨询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本次高端咨询活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协办。

活动主题立足国家及省关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部署,围绕长株潭中央公园规划编制、设计要点、建设模式等展开全面深入的研讨,HD作为全过程技术服务单位参与。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文浩到会致辞并作总结发言。副秘书长黎咸兴,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陈仲伯,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易春阳,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黄泽良,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永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易继红,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林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耿宏兵,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忻出席。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主持会议。

陈文浩强调,长株潭中央公园建设关键在于前期科学谋划,以及后期实质推进,整体推进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重新认识绿心的功能和目标。

在维持绿心生态功能、碳汇功能、供给功能、调节气候功能以及文化功能基础之上,重点突出绿心服务功能,突出“建设中央公园为民服务”,将限制性“包袱”转变为人民向往的“中央公园”,确保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

二是以中央公园作为实现绿心“增值”的重要抓手。

结合绿心生态特征,突出湖湘特色,融合健康运动、艺术文化、休闲游憩等功能产品,将中央公园打造为“公园综合体”,并将其作为绿心提质保护的重要抓手,以解决绿心保护投入不足、生态品质提质不够等问题,实现生态增值、服务增值、资产增值、百姓生活品质增值。

三是在长株潭中央公园总规控制下,同步推进生态保护增值与生态开发利用。

明确中央公园内部各组团片区功能,以重大项目、好的项目点状引爆,建构以中央公园为核心的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结构。

四是设计任务书时要突出城市设计。

对绿心地区进行生态评估,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立开发目标、工作方向,科学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

五是研究探索合理的绿心地区开发利用形式。

重点研究三条控制线划定、重大项目落地、核心区居民搬迁等问题。

陈仲伯指出,建设长株潭中央公园,要突出“绿心生态屏障的保护、绿心生态功能的完善、绿心生态环境的共享、绿心生态价值的提升、绿心生态文明的示范”定位,提升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品质;要重视咨询研讨、吸纳真知灼见,深化设计、逐步推进、强化落实。

会上,HD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院长肖勇、副院长易维良及编制组主要成员代表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参会并作关于长株潭中央公园基本情况汇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省两型社会建设服务中心,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政府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代表分别发言。

专家把脉:

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知名专家会聚一堂各抒高见,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建议。

朱子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子瑜指出绿心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绿心应区别于城镇形态,其任务是乡村振兴,价值是绿色与生态,原则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他强调,应给予绿心地区产业转型充分的政策支持,探索划定政策区划,通过成立委员会制定和落实绿心地区相关政策。同时,绿心地区的规划建设应注重公众参与,鼓励当地居民、社会主体、企业等参与决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王引,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

王引提出了“大生态、小生态”概念。一方面绿心地区应整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态区域,树立城市建设、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者融合的标杆;另一方面基于国土空间管控,划分生态游治区、生态景观区、娱乐活动区、居民生产活动区,形成精细化管理的小生态空间。他指出,绿心的规划建设需遵从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现实性与实施性原则,通过全域全要素的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实现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区域管控。

朱若霖,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协会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若霖认为长株潭中央公园的规划建设首先应理顺528平方公里核心区和800余平方公里辐射区的控制关系,其次公园应定位为郊野公园,科学核算绿心生态指标。其产业导向应建立在自身本底分析、SWOT分析和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负面清单模式;建筑高度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严格控制;交通系统应充分考虑三市互利共建。他提出,应尽快明确中央公园分期建设步骤、建设体制模式确定、经济补偿方式和原则。

司马晓,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司马晓指出中央公园要和绿心作适当的区分,中央公园应是绿心的核心部分,建议按照中范围深化,以禁开区和限开区为主,不宜包含城市连片建设区,应以低密度、分散式的公共配套设施为特征;要以高水平的保护促进高质量的发展,保护方面要做充分、客观地评估,高质量发展方面要做整个长株潭地区最精品、质量最高的项目,要关注跨区域的协调,形成统一的规划导则。建议先抓几个点做探索性开发在此基础上再回到组团模式带动点线发展。另外对于公共设施导入,应避免大量人流集散的设施。

马向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借鉴大伦敦经验,马向明提出“绿环”的概念。指出由于三市要素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不强,绿心地区的发展要留白一段时间,而且绿心在目前长沙这么强的状态下更多是绿环的一部分,省政府要向株洲、湘潭注入一定的要素,才能实现绿心,否则只是绿环的一部分。绿心要让公众进去,要从自然、生态、社会三个系统进行分析。中央公园可以三个市各建一个,一湾(昭山的湾)一山(九郎山)一湖(石燕湖)纳入中央公园,体现山、江、湖的特色,通过廊道公园与三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串联起来,形成以中央公园为核心的都市圈,另外面向科技创新可以适当留白让大公司驻入。

李金路,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金路指出绿心地区存在浅绿、假绿、碎绿的问题,要发挥中国智慧从自己的文化传承来解题,绿心可再造一个好的环境为湖南育人才,借鉴承德避暑山庄人化、诗化、神化的三个阶段,针对绿心地区则是生境、化境、意境三个阶段。风景园林是这块地的主要特征,诗化山水、风景园林、人间天堂,生态与文明一体,规划要培育价值(生态、文化)、释放价格(产业、用地),两者不要交叉。另外,在分析鼓浪屿、避暑山庄、西湖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文化整合山水林田湖村,实现精神产品,期望探索一种湖南模式。

沈丹,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风景园林中心副主任

沈丹谈了两点看法,一是绿心地区与中办、国办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精神完全契合,对应到绿心中央公园要做好生态基底调研、精细化科学生态评估,通过生态保育区划定、水源涵养林建设、林相季相改造等手段演化为工程性项目,实现自然资产的增值,要提供差异化的生态产品,符合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中央公园的定位,风景和园林共同构成绿心地区的公园体系,为长株潭都市圈老百姓同等提供层次化、差异化、品质化的公园生活场景。提了两个建议,一是空间尺度和特色方面,要强化廊道的放射隔离带动作用,要有相应的配套,形成一个个休闲综合体,要形成主题化、特色化的公园集群;二是从落地实施角度,提出要大生态提质、生态相关的大公建推动、类似花博园的大事件引爆。

杨瑛,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杨瑛建议在范围方面采用相对模糊的概念,呈现渗透的状态,对于中心部分范围建议缩小,以实现控制力度与管理的精准细致化。本地的设计团队有切身体验和切身利益的参与进来,最好采取联合体模式,可以找一些国际上有名建筑师,以大师营的形式做一些小体量的建筑,更有力地撬动实现瞬间爆发,以点带面,通过点和线状开发带动区域集聚效应。他还指出中心地带大项目引入要慎重,集中的体育设施不宜设置,可以采取小场子。另外,镇区更新改造要实现碳中和、零碳化,要带动原住民的积极性;路径的设置可以多维化,连成一个闭合的文旅产业园区。

魏春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是关于绿心与中央公园两个并置的概念,提出图底关系的思考路径,底为绿心,图为绿心公园或中央公园。二是空间形态方面,建议可打破核心的概念,提出斑块、藤蔓、叠合互相交错的结构,形成绿心的公园集落。三是空间策略方面,组团与多点带动两种模式可同步实施,形成多维实施的空间策略。四是关于其他建议方面,应进行全面的生态肌理普查,挖掘特质可以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浅丘公园,要营造内循环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沿着外围在可建设或限制区形成一个物理性的空间实现长株潭真正融合。

来源:HD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

作者:周逢武 刘鹏翱 姚龙 谢民

编辑:吴戍疆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