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⑥丨组合供应出新招,竹海收益节节高 ——桃江县“桃花江竹海”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来源:红网 作者:胡自轩 编辑:朱婷劼 2025-08-07 16:19:5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发布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近年来,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积极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促进湖南全面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一批有创新性、典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案例简介

湖南省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资江中下游),因境内桃花江得名。近年来,桃江县立足全国第三、湖南第一的竹资源优势,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抢抓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机遇,跨门类、跨权属组合自然资源资产,实行整体收储,整体配置,系统管护,集成利用。2025年4月23日,“桃花江竹海”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示范区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项目资产包以7.89亿元的价格出让,创下湖南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单宗项目规模之最。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桃江县成功构建起一条具有桃江特色的绿色产业链,探索出“两山”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具体做法

协同运作优机制,全链监管提质效。建立由政府为主体、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工作专班”机制,统筹资源禀赋、生态承载力和规划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权赋能,明确项目实施正负面清单和规划条件。构建“规划—审批—建设—监管”全链条协同管理机制,将林地流转、用地审批等分散事项整合为“一站式”办理服务。建立“1+N”全周期监管机制,基于“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通过主合同统揽、分协议定责方式,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资产归集强根基,要素整合创价值。针对前期多主体分散经营的现状,在全面摸清项目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权属、利用状况及开发潜力底数的基础上,运用有偿收回、入市、流转等方式,妥善处理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权属关系,将分散的5类权利统一归集至县土地储备中心,确保达到“净资产”供应条件,破解资源碎片化、归集难问题,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的系统整合与高效配置。

权益保障惠民生,多元分配助共富。构建“分类施策、主体权益、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多元分配体系。其中,国有建设用地沿用既有分配规则,保障政策延续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按照“(桃江县)15%:(村集体)85%”的比例进行分配,强化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集体林地经营权收益实行“保底收益+增值回收”双轨制,即现有主体和村集体以周边林地流转价格的2倍进行分配,夯实基础收益;剩余增值收益由政府统筹,专项用于生态修复、乡村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实现公共财政反哺和可持续发展。

竹链融合兴业态,生态反哺促循环。立足本地楠竹资源优势,构建“竹资源立体开发+生态旅游融合+碳汇经济延伸”的绿色产业链,打造“竹海研学+攀岩赛事+林下经济”多元业态,形成“春挖笋、夏避暑、秋研学、冬养生”四季特色产业体系。同时,明确要求市场主体承担竹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态管护责任,形成“科学开发—严格保护—持续增值”的良性循环,有效避免了资源无序开发和浪费。

主要成效

通过跨资源(土地、森林、碳汇)、跨权属(国有、集体)的资产组合供应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护资源”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激发了竹资源大县转型发展活力。

创新“组合供应”模式,释放资源多元价值。桃江县创新整合土地、森林和碳汇权益等多元权属与资产,突破单一资源出让局限,实现“山水林田”全要素打包供应,丰富资产权益内涵,提升资产多元价值。组合供应前资产估值不足4亿元,组合供应后资产收益达7.89亿元,自然资源整体价值大幅提升。同步激活竹林碳汇价值,9年期碳减排量3.28万吨,价值达277.01万元,为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价值转化新路径。

激活“竹+”融合动能,打造绿色发展引擎。依托“桃花江竹海”核心载体,打造“竹旅文体康”全产业链生态,成功激活“竹+”融合动能。国家4A级景区辐射效应凸显,2025年第二季度游客量达30万人次,景区旅游收入3000万元,带动直接就业1000余人。深度挖掘竹文化、屈原文化价值,建成省级竹主题博览馆和“天问书院”文化地标。承办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如O-TOUR定向越野循环赛、体操蹦床赛),以“赛事经济”塑造体育名片。创新开发“四季经济”产业链与特色康养旅游项目,实现生态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质变跃升。

构建普惠共享机制,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桃江县通过创新模式确保了发展红利高效落地和公平分配,有力带动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直接带动本地就业20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1500元,收益分配向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倾斜,每年为集体经济组织增收近60万元。同时将政府统筹的增值部分反哺于生态修复与乡村建设,实现了短期增收与长远发展的有机平衡。

评价启示

桃江县创新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模式,深度整合碎片化资源、创新“打包”供应多维度权属,有效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面临的“归集难、度量难、配置难、变现难”四大核心难题,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与开发保护协同水平。该模式不仅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通过强化企业生态管护责任和前瞻布局绿色产业,为破解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瓶颈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一实践为促进多元产业融合创新、抢占绿色发展先机、实现生态产品高水平价值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桃江样板”。

来源:红网

作者:胡自轩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rzy.rednet.cn/content/646942/99/151860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自然资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