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立足更广大的宏观角度、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更综合的系统维度,突出生态修复空间布局的战略性、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任务和目标的综合性,是一项新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目前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本文从规划编制的方向和原则、“三大空间”生态修复任务、“四大台阶”差异性生态功能、五项规划的任务侧重点、工作中的六个转向等方面对规划编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同传统的土地整治等规划相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立足更广大的宏观角度、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更综合的系统维度,研究自然地理格局和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突出生态修复空间布局的战略性、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任务和目标的综合性,终极目标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美丽中国。目前全国和省级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有必要对有关问题进一步进行探讨。
规划编制的方向和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面向生态、农业、城镇三个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努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增强农田的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助力国土空间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工作操作层面,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重要指示,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出现的重大生态问题、面临的严重危机和严峻挑战。抓住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突出生态问题,有针对性地谋划、布局、施策。二要尊重自然规律。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从研究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顺应天时,用好地利,采取适应国情、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特别注意水资源对生态的刚性约束作用,坚决杜绝违背生态规律和客观条件的伪生态、乱修复等问题。三要做到科学务实。要研究不同区域光、热、水、土等条件,掌握不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的阈值,有的放矢采取修复措施。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克服工程思维和过度修复,努力做到低成本修复、低成本维护、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坚决反对华而不实的盆景项目和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总之,编制规划是为了解决问题、管用好用,切忌流于形式、虚张声势。
“三大空间”生态修复任务
国土空间是生物繁衍生息的时空环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按照自然资源禀赋和人类活动特点以及主体功能定位,国土空间又可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要求,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
“三大空间”生态修复任务各不相同。在生态空间,主要围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洪水调蓄、海岸带防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等大江大河、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山地丘陵带、海岸带等我国生态格局中的“四梁八柱”布局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在农业空间,重点是增强耕地、牧草地等生态功能,通过改善农田及周边生境,并降低化肥农药使用,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保护乡村的自然山水田林,恢复退化土地的生态条件,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在城镇空间,顺应区域自然地理格局,统筹城市内外生态系统,连通城市周边河湖水系,修复城内自然生态系统,完善人工蓝带绿网,减少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病”,增加城市韧性和通透力,提升城市人居生态品质。
“四大台阶”差异性生态功能
依据我国自然地理特点,自西而东,我国国土空间可分为四大台阶,即:西部青藏高原第一台阶,中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组成的第二台阶,东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的第三台阶,还有东部和南部海域(包括海岛)构成的第四台阶。国土空间必须包括国家主权和主权权力管辖下的所有空间。
“三大空间”要落到“四大台阶”上。“三大空间”生态修复任务不同,“四大台阶”生态功能差异性同样很大。在第一台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重中之重,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在第二台阶,整体位于“胡焕庸线”以西,既要发挥国家生态屏障的功能,又有提升区域农田生态系统质量的任务。在第三台阶,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集聚的区域,同时也是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域,又是“七大水系”核心部分所在区域,“三大空间”生态修复任务都很艰巨,长期累积形成的“城市病”更凸显出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在第四台阶,核心任务是保证国家蓝色国土的生态安全,包括开展海岸带整治、滨海湿地修复、生态岛礁建设、海洋污染治理以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守卫我国海洋生态安全。
五项规划的任务侧重点
立足我国生态国情,尊重生态客观规律,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可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同时还要考虑区域(流域)修复规划。
规划最忌“上下一般粗”,应上下一致、各有侧重、任务不同。国家级规划重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全国生态修复进行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研究宏观布局、制定政策措施、布设重大工程,核心任务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突出战略性、全局性;省级规划承上启下,既要承接国家规划部署的任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地区生态安全,又要研究制定省域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和格局,传导市县的责任和任务,体现指导性、协调性;市县规划侧重实施,落实上位规划安排的任务,确定辖区内工作重点,制定保障措施,实施修复工程,具有操作性、约束性。区域(流域)性规划是以大江大河或重大自然地理单元为依托,针对跨省域的区域(流域)存在的重大系统性生态问题和风险,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总体谋划,开展全域修复,促进各生态系统耦合,维护区域(流域)整体生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
工作中的六个转向及方法
国土空间修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工作中努力推进六个转向:一是在理念上,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由单一生态要素修复转向多生态要素系统修复,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二是在空间上,强化“大生态”意识,从单一自然生态系统修复转向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三大空间”生态修复,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不断增强生态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在布局上,由点、线的分散实施转向片、面的集中布局,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跨区域的协同性和修复目标的综合性,实行各种生态要素的一体化修复;四是在结构上,由聚焦地表植被覆盖转向以植被、水体等为载体,营造多样化生态系统,形成多维度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五是在方法上,由重工程建设转向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辅助人工修复;六是在目标上,从片面追求生态系统规模转向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努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守住国家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同时增加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努力达到碳中和做贡献。
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视其退化、损害和破坏情况,分别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的办法,即:对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可采取避免人类扰动、消除生态胁迫等措施进行保护,同时对发生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抚育;对退化或损害较轻的生态系统,在热、水、土等客观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发挥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力进行自我修复;对退化或损害较严重的生态系统,在依靠自身恢复的同时,应辅助必要的人工修复;对损害和破坏严重、已丧失自我恢复能力的生态系统,应进行系统重建、生态重塑。
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一项新的、艰巨的任务,既需要从理论、理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也需要从实际、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又需要从基础、技术上研究保障和支撑,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需要系统内外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吴戍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