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为了群众的获得感(一)》系列短视频在学习强国、i自然频道、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红网等平台推出后,得到了一致好评。于是在2020年,继续摄制了《为了群众的获得感(二)》11集系列短视频,以人民群众所见、所感、所获的为视角,以测量标志保护、用地审批、地质灾害治理等为主要内容,以故事述真情、以体验见真章,展现2020年湖南自然资源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全貌。
红网时刻通讯员 邹礼卿 长沙报道
郴州市临武县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和“煤炭之乡”。
三十六湾矿区是临武有色金属矿主要集中地带,也是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重要集水区域,有400多年采矿历史。上世纪80年代,三十六湾矿区掀起了采矿热潮,无序的开采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和环境破坏,矿山地质灾害频发。
腊水河从郴州临武县三十六湾蜿蜒而下,穿过腊水村,最终汇入珠江。郴州市临武县腊水村村支书李鸣胜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还心有余悸,他告诉笔者“之前上面开矿的时候,大量的河卵石抬高了河床,整个耕地冲毁了,发大水的时候是一片汪洋大海。”
2020年初,施工队开进了腊水村,一场“治田”的工程拉开序幕。近过治理,腊水村将增加80余亩水田。疏浚了河道,新修了河堤,水渠、机耕道等,使腊水村今后将解除水患的威胁的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企业闻声而至,将流转腊水村的土地。这些将大幅度的提高村民的收入。
郴州市临武县腊水村村支书李鸣胜说:“源头治理后,河水清澈见底,鱼虾处处游了。”
让腊水村旧貌换新颜的是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项目(自然资源部分)投入4.13亿元,通过实施采矿挖损山体修复、采矿破坏水体修复等工程,新增或恢复林草地4500亩,消除地质隐患,修复区域生态环境。
2020年12月,项目接近尾声。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因历年乱采滥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山体表面千疮百孔,当地称之为癞子岭。目前,该治理区内,地貌重塑、培覆客土等工作已完成,正在栽种植被,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在此基础上打造癞子岭矿山科普区。
距香花岭30余公里的斜江村村后的山体滑坡1990年以来就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本轮试点项目中,包括斜江村在内的7个地灾隐患点纳入治理,目前均已完工。郴州市临武县斜江村副支书黄春胜告诉笔者:“治理以后,村民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心里很踏实了,无忧无虑了。”
腊水村,癞子岭、斜江村的改变只是三十六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带来的效益的缩影。
该项目的绩效目标为新增或修复林地2500亩、草地2000亩,重点打造癞子岭矿业遗迹科普区,以达到对矿山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预期解决因采矿引发的农村饮水困难人员1.5万人。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五大矿区攻坚服务团成员、临武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罗治勇 通过项目实施使得千疮百孔、废石满山的矿区面貌得到彻底的改善,使得曾经因工业广场,废石堆压占的林草地,因为栽种植被而恢复生机,也使得曾经的农田因废石流,废渣流压占能够重新栽种农作物,也使得曾经因为采矿引发的水体破坏而受到影响的老百姓能够喝上一口甘泉,同时,受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能够解除心头之忧,安居乐业。
在香花岭下的香花镇开了20年超市,见证了香花岭由乱而治的张少青对此深有感触。
郴州市临武县香花镇新风超市店主张少青说:“这个矿变化很大。水比以前好多了,空气也好了,路是柏油路。我认为可以打到100分。”
三十六湾的蝶变源于湖南省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总投资79.13亿元,分布在全省11个市和77个县市区,涵盖五大矿区,主要实施环境工程,农业与农村环境工程,矿区生态环境工程和生物多样性工程4个类工程和20个子项目。
2020年12月底,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如三十六湾一样,湖南的五大矿区将实现清水入湖、清流出湘,在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上,在中国中部构筑起坚实厚重的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红网
作者:邹礼卿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