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用脚步丈量湖湘大地,哪怕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也不言放弃;他们,用双眼注视着地质灾害隐患点,用责任乃至生命背负起“守土有责”的承诺;他们,是一群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战士,用专业知识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即日起,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湖南红网开设专题“有那么一群人——湖南地质灾害防治群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灾防治一线的故事,看看这群最美的自然资源人……
人物名片:王大海,63岁,津市市古大同社区老果园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
“老百姓的事,比我个人的事更重要”
红网时刻通讯员 易湘钰 凌宇峰 通讯员 黄蓉 常德报道
“有情况,人先跑,不要想着家里的东西……”
个子不高,裤子上沾满了泥泞,一脸皱纹,63岁的津市市古大同社区老果园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王大海正反复地向村民们灌输防灾避灾知识要点。
“守在家不愿出去的,要做思想工作,灾害来了,其它的都是小事,没有生命了,钱财有什么用呢,所以必须说服。”王大海说。
古大同社区老果园位于澧水南岸,1998年,强降雨导致当地果园老区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因此被定为湖南省级地质灾害点。王大海是果园老区地质灾害点的群测群防员,十几年时间不知围着社区走了多少公里,地形地貌,他了然于胸:“每天在山上至少巡查一次,上面一遍,下面一遍,危险和不危险的都要巡查,每个山头都要走,走一圈大概是五里路。”
虽然经过治理,但果园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仍有166户受威胁。2020年的7月,津市遭遇多轮强降雨,王大海在巡查时发现在安装北斗检测仪的山体上方出现裂缝,第一时间上报情况。津市市自然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股股长张勃说:“这个山体上面发生了40分左右的裂痕,王大海及时报给了我们,在接到情况后,我局迅速协调,马上与专业技术人员汇同襄阳街道办事处奔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应急处理,现场进行了裂缝夯实,填充泥土,在发生裂缝的土壤表层铺设薄膜,防止雨水渗透土壤,并设置木桩监测,如果该处再次发生更强烈位移和变形时能及时监控到位。”
每年的汛期,王大海不是在值班室,就是在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值守。每逢暴雨和极端异常天气的夜晚,他就加强巡查,每隔2小时走一次,隐患点的每一个细小变化他都用本子记录得清清楚楚。白天他还拿着“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挨家挨户宣传,社区村民胡世珍说:“经常来,一天有时来好几次,只要一下雨,他就不断地到我们屋前屋后看,我们要是关门睡觉了,他到山上去看,一个晚上跑好多次,确实很辛苦。”
夏季雨后的山村毒蚊子多,且个大,毒性强,即便王大海穿着长衣长袖也不能幸免被蚊虫叮咬,但王大海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在王大海的儿媳妇刘霞眼里,公公是个特别执着的人:“他穿了长袖嘛,回家的时候身上和腿上还是叮了很多包,我妈很心疼她。”
连日的暴雨让王大海连续好几天没有踏实地睡过觉了,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趁着雨停的间歇,王大海回到家里洗了个澡,抱了抱11个月大的孙子,就要匆忙返回到离家几公里的地质灾害值班点驻守了。出门前,老伴向世风照例给他备上了一瓶降压药。“事情是重要,但他血压太高了,我就担心他,自己身体也要紧。”
和王大海一样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在湖南还有很多位,他们平凡而执着地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园、保一方平安。
来源:红网
作者:易湘钰 凌宇峰 黄蓉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自然资源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